华为的“新高度”——从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看华为的新变化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为,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08 13:17
不变的主题,朴实无华的演讲方式,不谈宏伟的战略规划,听不到花样翻新的商业逻辑……如果与IT业内同样级别的企业技术峰会相比,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4)独特的风格确实让不少媒体感到不适应。但近三年来,这样的风格丝毫没有影响HCC大会的热度。每一年,只见HCC大会的参会人数飞速增长,关注华为、愿意加入华为生态圈的企业越来越多。今年,参加HCC2014的人数超过了10000人。
在这个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一进入企业市场就瞄准云计算、大数据这些“虚无缥缈”的新兴领域的华为,也曾被打上过无数问号。但几乎每一年的HCC,华为所交出的成绩单都是“惊人”的。看业绩,华为企业业务2013年的收入是152亿元,增长率高达32.4%;看排名,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华为服务器全年出货量列全球第四,华为存储产品在中国区出货量排名第一;看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华为不再是一个硬件设备供应商的角色,从底层的基础架构到云计算、大数据系统平台,从数据中心到企业分支、企业中的个人用户,华为已然具备了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看生态圈,华为是OpenStack社区积极的贡献者,其云计算领域合作伙伴数量的增长率高达100%,此外还构建起了拥有上千家企业的开发者社区;看客户,华为的云计算产品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众多客户所采用,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电信、能源、金融、交通、医疗、教育、媒资、制造等诸多行业。
当华为默默把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新兴概念、技术设想逐一变为现实,并用其敲开了无数行业用户的大门时,华为在ICT领域已然变成了一家需要“仰视”的企业。
“联接”的神话
发展了20多年的华为,最擅长的事就是联接。华为并不是在用其最擅长的“联接”瞄准企业网市场,而是用“联接”启动一个更有价值的市场。
在HCC2014上,华为发布了一份《全球联接指数报告》,通过对占全球经济总量78%、人口68%的25个国家的10个行业中的1000多名CIO的访谈,从两个维度和16个指标对这些国家进行综合评估。华为更科学、全面和客观地研究了“联接指数”与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是,那些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均排名靠前的国家,无一不在依靠“联接指数”的提升而获得发展的动能。以综合排名位列第一的德国为例,其个人和企业与互联网世界联接的指数非常高,工业互联网使德国的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了30%,而其最引以为傲的工业4.0革命也是将所有的机器与互联网相联接,以便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转型,而这一切正是由ICT投资所驱动的。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位的智利的国家联接指数同样非常突出。智利对ICT投资的重视,使其快速成为拉美的创新中心。
这份报告还指出,国家联接指数每提升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将增加1.4%~1.9%。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提升要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在互联网时代,“联接”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联接指数排名第14位。对全球联接指数的研究显示,6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加大对ICT的投资。金融是所有行业中联接指数调研总分最高的行业。71%的金融企业表示,未来两年ICT投资增长将超过5%。这才是华为最擅长的“联接”的机会。
正如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所说:“精简IT、敏捷商道的基础是联接,产业的基础也是联接。”今天,华为已经帮助全球1/3的人实现了紧密的联接与沟通。基于全球化的“联接”经验,华为显然有能力创造下一个神话。
能力+意愿
华为当初做无线产品的时候,市场份额还不足对手的1%。今天,很多当初华为仰望的“星空”都消失了,华为反而成了别人的“星空”。 在HCC2014上,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用这个例子告诉记者,推动世界的变化靠的是实力,而华为的实力就是研发。
或许就像郑叶来说的那样,华为适合做有门槛的事。但技术优势常常未必能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市场从来不乏技术很“牛”的企业被淘汰的案例。从FusionCube一体机到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再到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华为发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品很快就能找到用户,并快速形成实际应用案例。
郑叶来谈到华为FusionCube虚拟化平台时非常自信地说:“FusionCube是业内第一的虚拟化平台,没有之一。”在会后的采访中,郑叶来透露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除了技术上的优势外,更多是因为华为自己就是FusionCube的第一个用户。作为一个融合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和管理平台的云计算系统,FusionCube一体机能快速解决传统数据中心向云转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华为自己用了感觉好,才开始规模化地推向市场。”郑叶来表示。
华为的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早在去年就找到了真正的用户——招商银行。招商银行的用户表示,在竞标的过程中,让华为脱颖而出的并不仅仅是其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华为在这些新技术领域持续的投入和积累。像大数据这样的新兴技术并不掌握在传统IT厂商的手中。很多传统IT厂商虽然也在进行大数据研究和投入,但与用户一起解决困难的决心并不像华为这样强烈。
“做企业业务就是做服务,技术实现只是手段。华为关心的永远是客户的业务诉求。”郑叶来表示,“今天,企业市场需要的是能和用户一起走向未来的厂商,需要的是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帮用户面对挑战的合作伙伴。”
从虚拟化到云,一小步换一大步
业务驱动IT,这个概念炙手可热。华为2010年底正式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启动“云帆计划”,并在次年10月举行的HCC2011上正式宣布成立IT产品线。今年,华为云计算产品的客户数量增长超过40%。
在HCC2014上,华为正式发布FusionSphere 5.0云核心操作系统。华为特别在云数据中心和电信云方面进行了相关能力的增强。“虽然国内很多企业在谈云,但大多处于探讨、应用虚拟化技术的阶段。近几年,云计算的企业应用发生了一些变化。”华为云计算产品线副总裁张建华告诉记者,“云计算对企业IT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企业开始考虑业务云化的可能。很多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将原有业务系统迁移至虚拟化平台上,并采用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将所有资源融合成为一个资源池,可提高利用率和弹性伸缩能力,而单纯凭借虚拟化技术是难以实现的。”
对于如何将新技术融合到企业的数据中心,如何让企业数据中心从成本中心转变为生产中心,华为已经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在HCC2014上,华为重点推出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DC2)就是以管理集中化和业务云化为核心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它不是数据中心架构的简单升级,而是为那些有欲望着手展开IT转型的企业提供的方案。以FusionSphere、SDN、数据中心管理为核心技术的DC2是真正为业务云化需求打造的IT基础设施,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由云操作系统、软件定义网络、智能化的统一管理掌管的云环境,让使用者以最便捷的方式享受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的超过50万个虚拟机运行在华为虚拟化平台上。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已进入Gartner x86服务器虚拟化基础设施魔力四象限,成为ICT云化的首选,并在金融和媒资行业受到用户高度评价。在全球,华为为客户建设的400多个数据中心里,有120个是云数据中心。华为首创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获得突破性市场进展,已服务于新华社、文化部、凤凰卫视、中国电信、四川联通等客户。
面向未来,云数据中心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在HCC2014上的华为展区,记者发现华为已启动了数据中心3.0的研究和创新项目。现阶段,华为期望通过研究和创新实现两个改变:第一,将整个数据中心变为一台计算机,实现高通量计算,并使“CPU、内存和I/O”全部实现池化,资源共享;第二,基于Fabric系统,通过软件实现灵活的分割和调度,最终让整个数据中心由一台计算机实现1000倍以上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
从“小圈子”到开放、合作的“大圈子”
华为成为OpenStack的金牌会员已有两年。在OpenStack的网站上有所有成员企业、开发者做出的贡献的实时统计,无论是对“较大改动体验”还是“Bug修复”的贡献,华为都排在前十名。华为对OpenStack的总体贡献率排名第四,是除互联网企业Google、Facebook和雅虎之外的唯一一家IT企业。
对华为而言,对OpenStack的支持恰恰是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OpenStack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厂商和客户的关系。OpenStack正在重构市场秩序。作为没有任何包袱的“后来者”,这也是华为突破固有市场格局的捷径。就像张建华指出的那样,OpenStack的架构、思想和接口才是对华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华为首届开发者论坛成为HCC2014的一大亮点。华为这次的开放拿出了“真金白银”——开放平台eSDK,这是首次贯通存储、服务器、网络的全面开放的技术支持体系,当前已开放的包括网络交换、无线LTE、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虚拟化、视讯、UC、融合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BYOD、SDN等产品与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服务合作伙伴,华为还成立了eSDK团队,专注于支撑华为产品的能力开放,并逐步建立公司能力开放的管理机制、接口规范、开放模式、对外呈现模式和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为开发者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华为正携手1000多家开发者共建这个开放的生态圈。
本报记者 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