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的建设

  在中国文博界,江苏南通是公认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祥地,创办于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南通现有博物馆5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1家、行业博物馆27家、民营博物馆16家。博物馆的总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南通市区平均不到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成为了南通的一张亮丽“名片”,凸显了南通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让南通市赢得了“博物馆之城”的美誉。

  南通博物苑创办于1905年,其它博物馆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兴建的。南通拥有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审计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中国眼科博物馆等一批“国字号”博物馆,而且还有不断增加之势,包括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慈善博物馆、中国环境博物馆等。一个地级市拥有如此多的“国字号”博物馆,在全国也极为罕见。此外,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和南通风筝博物馆还是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博物馆。

  濠河是南通人的骄傲,它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从濠河东南端的南通博物苑开始,临水而建,融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就有20多座,国有博物馆有4座(南通博物苑、南通个簃艺术馆、张謇纪念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行业博物馆有9座,民营博物馆有7座。

  目前,环濠河博物馆群中,南通博物苑、南通个簃艺术馆等国办博物馆,因为有“固定馆舍、运行经费有保证、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运行良好。但与国有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等相比,在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藏品种类等方面,民营博物馆显然不占优势。

  一、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的生存现状:

  场馆规模是困扰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发展的一大瓶颈。蓝印花布博物馆和风筝博物馆属于民营,虽然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馆群中等级最高,但场馆却是最小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面积只有380平方米,还不如很多国有博物馆的一个厅大。自1997年开馆以来,每年都有1000多件的蓝印花布古旧精品入馆收藏,1万多件藏品10万多种纹样根本放不下。蓝印花布非遗基地是清华、北大等5所高校的实习基地,但长年在外租用一处石棉瓦危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一直想扩大博物馆面积,既展示静态的蓝印花布,也展示动态的织造。沈寿艺术馆仅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沈寿艺术馆几位刺绣大师的工作室只能“屈身”于小区出租房。沈寿艺术馆表示,如果有场地,把大师工作室搬进馆里,就展示性和趣味性来说,也能为艺术馆带来新看点。

  资金不足是阻碍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发展的外在因数。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群中,除中国珠算博物馆等少数行业博物馆外,其余大多处于“艰难前行”状态。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为了维持生存出租部分馆舍,有的成了饭店、有的变身公司,而展陈却十多年不变。在国内颇有知名度的南通风筝博物馆,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搬离濠河边的黄金地段,寄身于南通北濠东村的静业庵内。建于1992年的南通建筑博物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长期处于“歇业”状态。而在市民印象中,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也经常是大门紧闭。

  即使是运营良好的民办博物馆,资金上的不足依然是办馆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沈寿艺术馆所在的“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旧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仅近些年来馆里花掉的修缮费用,就高达19万元。此外,去外地办一场展览,最少也需要一两万。成立于2008年的南通中心美术馆是南通市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美术馆,在运行经费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人才缺乏是制约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原因。博物馆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十分缺乏。除了专业人才,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人才也很紧缺。人才的缺乏在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中特别明显。

  二、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对策:

  政策支持是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焕的发展根本。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榜上有名,是全国47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文博单位。2011年11月,南通市政府出台了《南通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规划》,从推进馆群建设、丰富博物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健全合作机制、开展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环濠河的20余家博物馆提出了两年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2012年,南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推动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中,民办博物馆得到了与国有博物馆同样的待遇。2013年12月,蓝印花布博物馆、沈寿艺术馆等9家以民办馆为主体的博物馆拿到了共计141.8万元的财政补贴。目前蓝印花布博物馆已经通过了规划等部门的审批,建成后新馆会比原来大一倍。

  特色展览是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的经营之道。不管是以蓝印花布、板鹞风筝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蓝印花布博物馆、风筝博物馆,还是将苏式仿真绣技艺发扬光大的沈寿艺术馆,无不以“特色”二字取胜。“首先要有东西可看,展陈不能十年如一日毫无变化。”“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民营博物馆人的共识。

  在市场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博物馆不再偏居一隅孤芳自赏,而是主动走出“深闺”接受大众检阅。蓝印花布博物馆年接待参观者超过5万。一年五六次“走出去”的展览宣传,更是让蓝印花布的魅力扩展至省外乃至海外。由沈寿博物馆承制的《奥巴马总统合家欢》《比利时国王夫妇像》《普京总统肖像》等绣像作品,因作为“国礼”被送进白宫、克里姆林宫而蜚声国际。相比之下,风筝博物馆走的则是“亲民”路线:馆里承办的风筝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让各地市民通过亲手绘制、放飞风筝重新领略了南通风筝文化的魅力。

  专业人才是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的立身之道。民办博物馆的前提是能挖掘出文化的力量,这必然需要强大的人才力量作为支撑,培养继承人迫在眉睫。

  目前,沈寿博物馆由10多位刺绣大师组成的“国礼团队”,将采用“以一带三”的形式,计划用十年培养出一批沈绣的接班人。蓝印花布博物馆平均每年出1-2本蓝印花布研究方面的书籍,探讨传承、创新问题。此外,蓝印花布博物馆馆校共建的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所、农院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也为蓝印花布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民营博物馆还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其他馆在藏品分类、储藏和保护,展览的策划、布置等方面的经验。

  南通环濠河民营博物馆不但扮靓了城市“文化门面”,更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我们相信环濠河民营博物馆在利好的政策支持下,在经营者的不断创新中定能收获辉煌的成果。

  缪小军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