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傳承在浦東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福祉,輪椅,上海
  • 发布时间:2015-04-02 13:03

  周浦是上海市一級衛生鎮,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周浦是有「小上海」美名的小鎮,是楊氏三代針灸醫術綿延傳承之地。在周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退休的老醫生方厚賢、楊容名字命名的「老中醫工作室」,總是人頭攢動,房間裡不時散發著艾香的縷縷青煙。楊容的丈夫方厚賢,是福建中醫世家第四代後人。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氏針灸療法,源自祖孫三代一脈相傳的不斷躬耕。

  楊氏針灸創始人楊永璿出生於清末民初,十七歲受業於針灸名醫王誦愚,學成回周浦鎮,以「針灸瘋科方脈」「針灸經絡診斷法」懸壺應診。

  對疑難雜症,常針藥並用,內外同治。後在董家渡、三林塘等地設定期分診所,設濟貧號免費施診給藥。

  一九三七年,楊永璿遷居市中心的八仙橋開業應診。憑著高超的醫術、良好的醫德,自成一派。那時候,上海灘的地痞流氓橫行,經常有小混混來診所收保護費,不堪其擾。巧的是,上海灘「大亨」黃金榮生病了,派專車接楊永璿到宅邸看病,針灸治療效果顯著,黃金榮送個「妙手回春」的牌匾,掛在診所,之後小混混也不敢來搗亂了。

  一九五四年,楊永璿放棄私人診所,進入國家醫院,歷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曙光醫院針灸科主任,上海中醫學院針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針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針灸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第二代傳人楊依方,幼承家學,師從父親楊永璿學習針灸,後考入中國醫學院深造。一九四三年畢業後,在父親診所襄診。一九四四年應鄉親父老之邀,回周浦以「針灸瘋科」開業應診,繼承父業。臨床擅長治療中風、面癱、痛風及胸腰椎肥大等疾病,臨診時他針藥並用、刺罐結合、溫針艾灸、刺絡瀉血,擇善而施耳針、七星針、腕踝針,磁穴貼敷等多種方法。楊依方對「舌診」診斷闌尾炎的創見,臨床正確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一九四九年後,楊依方出任「周浦鎮第一聯合診所」所長,「南匯縣中心醫院」副院長,一九八四年任「南匯縣中醫醫院」第一任院長兼黨支部書記。一九九五年被授予首批「上海市名中醫」稱號。

  楊依方之女楊容,是楊氏針灸學術流派的第三代傳人。六歲時,伴祖父楊永璿身邊,領受家學的薰陶。

  一九六二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上海市中醫學院「名老中醫帶徒班」,隨祖父、父親學習祖傳醫術。

  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時期,安徽山區缺醫少藥,楊容用針刺麻醉做經腹輸卵管結紮手術五百例,無一例事故。楊氏針灸,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方厚賢、楊容夫婦倆以祖傳和師授技藝,為大別山群眾帶來福祉。

  方厚賢、楊容醫生伉儷,傳承「行醫濟世」的祖訓,在門衛室舉辦為貧病者義診,不掛號,處方、針灸不收費,諮詢的病症五花八門,當場診治。妙手仁心,良醫大德,堅持每星期一次,義診之路就這樣開始了。以後,不斷有醫生參與進來,兩個人的熱心變成一個群體的熱心,堅持義診廿八載,服務群眾近十五萬人次,義診組的名聲傳揚,傳出了周浦,傳到了海外。

  美國日籍C女士,因患坐骨神經痛行走不便,在美、日尋醫求治多年,未能解決行走困難的症狀。恰時,電視片《中醫世家的後代——上海南匯方厚賢楊容》在海外播放,C女士坐在輪椅上,專程來上海,找到義診組。方厚賢、楊容以傳統針灸手法配合「祛風化濕、通經活絡、強筋壯骨」中藥施治。三個月後,C女士告別輪椅,自己走來復診。激動地說:「中國醫學真是神醫、神術、神效;中國醫生真是仁者、仁醫、仁心啊!」如今,在周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楊氏針灸展示室」隔壁的「老中醫工作室」裡,幾位年輕醫生跟在方厚賢、楊容身邊,觀摩、抄方、扎針,在老師指導下,臨床實踐。弘揚懸壺濟世、精益求精的方厚賢、楊容,醫德、醫術後繼有人才,惠及杏林,造福社會。

  因為有名醫傳承,人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文、圖/臧志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