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李世民,秦始皇,學士
  • 发布时间:2015-04-02 13:17

  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自上始五帝,下迄晉代,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採摭群書,剪截淫放」,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於貞觀五年(六三一年)編輯成書,計六十五部約五十餘萬言,取名為《群書治要》。「治要」,即治國必須遵循的剛要、理論與方法。該書不僅是魏徵向唐太宗進諫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參考。

  《群書治要360》將《群書治要》中的嘉言按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六大綱目整理成書。每個大綱中,又歸納了若干條目,對現代人的德行、修養、工作、學習、生活等都有著寶貴的指導和借鑒。

  壹、君道

  一、修身

  甲、戒貪

  聖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則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則所欲者至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聖人安守自己本具的性德,而不貪求自己未獲得的。貪求自己未獲得的,反而已擁有的會喪失掉(因為貪求則無福,更有甚者會貪贓枉法,將福報折盡);如果休養自己本具的性德,想得到的就會自然得到(因為性德具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福報)。

  絕無益之欲,以奉德義之塗①;棄不急之務,以修功業之基。其於名行,豈不善哉?(卷二十八 吳志下)

  【白話】斷絕無益的欲望,來遵循道德仁義之路;放棄無關緊要的事情,來修習建功立業的根基。這對自己的名聲與品行,難道不是很有益的嗎?

  【註釋】①塗:同「途」,引申指途徑,門路。

  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故知足,然後富從之;德宜君人,然後貴從之。故貴爵而賤德者,雖為天子不貴矣;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卷八 韓詩外傳)

  【白話】幸福產生於內心知足無所外求,而憂患產生於人的欲望過多。所以一個人知道滿足,然後富裕會隨著到來;德行適合領導民眾,然後尊貴就會隨之而來。所以看重爵位而輕視德行的人,雖然做了天子也並不高貴;貪求財物而不知休止的人,雖然擁有天下也並不富足。

  有以欲多亡者,未有以無欲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亂者,未有以守常①失者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有因為欲望太多而滅亡的,沒有因為無欲而陷入危險的;有因為想要治理卻混亂的,沒有因為遵循常道卻失敗的。

  【註釋】①常:常規,常道。

  三代①之興,無不抑損情欲;三季②之衰,無不肆其侈靡。(卷二十九 晉書上)

  【白話】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興盛,無不是因為領導者對自己的七情五欲加以節制;三代末期的衰敗,無不因肆意奢侈浪費。

  【註釋】①三代:指夏、商、周。②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日月欲明,浮雲蓋之;河水欲清,沙石穢①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夫縱欲而失性,動未嘗正也,以治身則失,以治國則敗。(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日月本欲明亮,卻有浮雲遮蔽它;河水本欲清澈,卻有沙石污染它;人性本欲寧靜,卻有嗜欲妨害它。如果放縱欲望而喪失了本性,那麼行動就沒有正確的時候,以這種心態修身則自身會陷入危殆,以這種心態治國則會使國家衰敗。

  【註釋】①穢:污染,玷污。

  天下之愚,莫過於斯,知貪前之利,不睹其後之患也。(卷十二 吳越春秋)

  【白話】天下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只貪圖眼

  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身後的禍患。今人之所以犯囹圄①之罪,而陷於刑戮②之患者,由嗜欲無厭③,不修度量④ 之故也。( 卷四十一淮南子)

  【白話】人們之所以犯監禁之罪,而遭刑罰、殺戮之禍,是因為其嗜欲沒有止境,(心靈墮落)而不以法度自我要求的緣故。

  【註釋】①囹圄:監獄。②刑戮:受刑罰或被處死。③厭:滿足。④度量:法度。

  夫物暴長①者必夭折,功②卒成者必亟壞。(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白話】任何東西迅猛生長必然會夭折,功業倉促兒成必然會很快衰敗。

  【註釋】①暴長:急遽生長。②卒:突然。後多作「猝」。

  乙、勤儉

  儉, 德之恭① 也; 侈, 惡之大也。(卷二十九 晉書上)

  【白話】節儉是偉大的美德,奢侈是嚴重的惡行(因為節儉可培養愛敬之心,奢侈則產生很大後患)

  【註釋】①恭:通「洪」。大。古言非典義,學士不以經心;事非田桑, 農夫不以亂葉; 器非時用,工人不以措手;物非世資,商賈不以適市。士思其訓, 農思其務,工思其用,賈思其常。是以上用足而下不匱。(卷四十九 傳子)

  【白話】古時,言談不符合經典義理的,學士不會留心;不是耕田養蠶之事,農夫不因之而擾亂本業;器具不適宜當時使用的,工人就不動手去做它;物品不是社會需要的,商人不把它運到市場。士人想著聖賢的訓誨,農民想著務農,工人想著器物的實用,商人想著經營常用的物品。因此,在上者用度充足,百姓的需要也不缺乏。

  丙、懲忿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可損之善,莫善損忿欲。)(卷一 周易)

  【白話】君子看到損卦,就知道應當善於掌控自己的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

  秦始皇之無道,豈不甚哉?視殺人如殺狗彘①。狗彘,仁人用之猶有節。始皇之殺人,觸情②而已,其不以道如是。而李斯又深刑③峻法,隨其指而妄殺人。秦不二世而滅,李斯無遺類④。

  【白話】秦始皇殘暴無道,豈不是太嚴重了嗎?看待殺人如同殺豬狗。豬狗,仁人使用牠們尚且有節制。始皇殺人,只是因觸怒了自己而已,他不按道義行事達到了如此程度。李斯又進一步施行嚴刑峻法,按自己意圖胡亂殺人。結果秦朝不滿兩代就亡國,李斯也全族絕滅。

  【註釋】①彘:音zhi。豬。②觸情:觸發情緒。③深刑:嚴刑。④遺類:指殘存者。

  丁、遷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看見賢人,便應當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當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類似的情形)。」

  太上樂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強也。(卷三十五 曾子)

  【白話】人最高的境界是樂於為善,其次是習慣為善,其下是能夠勉勵自己努力為善。

  戊、改過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矣。( 從善改過, 益莫大焉。)(卷一 周易)

  【白話】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