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初探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生物,教学,多媒体
  • 发布时间:2015-07-06 07:46

  摘要:当今中国是腾飞中的国家,这就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接憧而至,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教学改革中,我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浪潮,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自己的改革主阵地——高中生物课堂,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教学 有效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09-01

  21世纪的中国为推动教育的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继素质教育之后,新课程改革接踵而至。可见,作为教师也要转变思想,跟上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提出新的要求,创新精神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必不可少的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激情引趣,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在我调查的200名学生中,86%的同学认为,按照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由于枯燥无味,所以容易引起抵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一、高中生物教改面临的困境

  我国教育改革已推出多年,但教改口号山响的同时,教改流于形式,新壶装旧酒的显现屡见不鲜。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

  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推陈出新,高中生物教改由我先行

  1.新式教学工具,激情引趣,质量领先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比如,我在以往讲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时候,必须要带上几幅细胞分裂的图例,用很长时间才能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给学生讲解明白。有时候,由于光线的原因,后排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导致他们逐渐对生物失去了兴趣。无形中不但浪费了许多时间,还耽误了课时,效果十分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3.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只有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游力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