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镇广场文化发展趋势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文化,艺术,博物馆
  • 发布时间:2015-07-06 08:12

  摘要:正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从富裕的一二线城市到经济稍微落后的三四线城市,文化广场建设遍地开花,从城市广场、乡镇的文化休闲公园,再到农村的基层文化宫,这一些场所为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文化休闲和文化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文化广场的建设也向老百姓传达了党和政府惠民利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凝聚民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广场文化 城镇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81-01

  随着群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兴起了广场文化浪潮。广场文化的兴起,使整个群众文化活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个变化预示着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走向,更显示了它向着文化社会化、社会办文化的纵深发展趋势。对于地处偏远的小城镇来说,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有效规避资金、条件不足,扩展群众文化活动面,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城镇广场文化涵义及特点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镇中的广阔的场地”。城镇广场是城镇中开阔的公共空间,是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公共场所。广场文化不是广义的概念,它的特定内涵是:以城市广场为载体,以市民文化为渊源,以群众有序参与为实质,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联系,人、自然、活动相协调,有鲜明价值指向的公众共享的文化。广场文化的特点,概括来说就是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与性强、影响深远和开放式的空间,它比以往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单一型群众文化,更具广泛性、群众性和社会性。这是从单一型向多元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使群众文化活动面大大的扩展。

  二、城镇广场文化内容

  从广义上看,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也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画院(美术馆)、艺术培训中心、专业剧团和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市场的发展状况是民族文化精神与力量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一些国家在评价广场的社会作用时,将演出团体、图书馆、文化传播工具等与广场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文化活动吸引与融通率,人们在其中的文化消费水平等均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但对于小型城镇,广场文化通常是以广场文艺演出的形式呈现,如西丰2008年“鹿城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大赛,2009年“铁岭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大赛,以及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等,其内容特点是:

  1.体现地方特色。以西丰为例,为突出西丰特色,投群众所好,广场文艺演出多是以小戏、小品、二人转为主,定期组织小品、小戏、二人转专场,并穿插相声、杂技、歌舞、器乐演奏、口技、健身操(舞)等艺术形式。力争实现艺术性、欣赏性、思想性的统一,体现东北小山城浓郁的乡土气息。

  2.争取文艺创新。演出节目的内容不仅要健康向上,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风采,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为主题,颂扬全县各条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每台节目还要求保证2—3个反映全县或部门行业特点的自编自演的节目,形式不限,努力推出新人、新作,避免重复。

  3.树立政府形象。社会文化活力和政府积极引导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素质良好的政府形象,对外可以是提高省份或城市的地位,对内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自信心、使命感,有效地开发民族的创造力。所以政府积极举办广场文化活动,对塑造一个具有活力、高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们文化精神需求的各级政府形象至关重要。

  三、城镇广场文化建设的几点注意

  1.注意广场文化的规范化和丰富性。在文化广场建设中,只有具备演出的固定舞台和专用的灯光、音响等设备,才算具备了基本条件。没有具备基本条件的文化广场,是不利于开展文化活动的,不能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的文化广场,也就失去了文化广场应有的作用。例如,西丰县拥有一个比较大型的北山广场,设有固定舞台,并可承载较大的观众量,基本满足了这座小城镇的需要,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显得少并过于单一。有些地方群众自发地把广场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了(广场大秧歌、大妈们的广场舞等),主管部门却还没有进行认真组织和引导。虽然有了活动,但活动水平一般化。这说明,领导不重视,还没有把它列入议事日程。此外,还应注意广场文化活动单一的问题,仍以西丰县为例,目前西丰文化广场主要是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呈现,是否还应将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培训中心等机构的发展状况也直接体现在广场活动中,因为这些文化同样是体现城镇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注意广场文化的文企联合。西丰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是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体局、县广播电视局具体承办,并由相关部、委、办、局和乡镇进行参演,这势必会出现有的单位资金不足而制约了文化发展的现象。因此,广场文化走文企联合道路是一种趋势,与企业、商家共建,企业为我赞助,我为企业宣传,是保持广场文化活动持久生命力的好方法。

  3.注意相关鼓励政策。也就是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整个演出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先进,并举办颁奖晚会。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是对各承办、参演单位辛勤劳动的肯定,更是对广场文化活动的鼓励,对蓬勃兴起广场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纵观城镇广场文化,应是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文化,它的功能和作用应含盖群众文化及其活动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晨;广场文化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郝冬梅;浅析广场文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3]陈广连,崔世莹;广场文化之美学意蕴[J];上海艺术家;1999年04期

  [4]高铁宏,高铁辉;浅析广场文化在塑造城镇整体形象中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05年05期

  [5]何斯日·凤文;广场文化之我见[J];剧作家;2007年02期

  [6]邹荣;对广场文化美学问题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刘俊英;浅谈广场文化[J];理论观察;2010年06期

  王玉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