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纪录片,摄像,剪辑
  • 发布时间:2015-07-06 07:49

  摘要: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是对人的生活场景和真情实感的纪录。它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百态折射社会现实,客观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文章阐述了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创作的类型、创作结构及摄像与剪辑技巧,供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 摄像剪辑 技巧应用 影像语言 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15-01

  目前新闻媒体中人物纪录片的制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它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是创作者利用影像符号的排序组合及互动冲突来创造带有一定浓郁风格作品的象征。一般它是由策划、拍摄、采访、撰稿、剪辑、后期制作与包装等多个创作环节构成。其中,摄像和剪辑是人物纪录片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在图像基本规律的把握、表达要素的创作及主题挖掘等驾驭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物电视作品的优劣。

  一、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

  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首先是要忠实于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但是,从文本意义上来讲,它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话语载体及话语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拓展话语的空间及结构话语的技巧具有多样的可能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其次,创作主体应当体现强化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也就说人物纪录片要以注重记录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的人物或者事迹为主,充分展示他们特有时代中的风貌,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他们身上的特性。

  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类型

  现在人物纪录片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如果按照拍摄的主题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人物命运型,歌颂人物品质型等,按照拍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艺术家、普通老百姓等,按照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客观记录型或影响加解说词等。但不管哪一种在拍摄中都要发掘他们人物生活中不平凡的生活故事为己任。

  三、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结构

  拍摄人物纪录片时,一般地内容本身是没有结构的,有的是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所谓的结构就是由段落结构构成的,那么这个段落结构怎样来安排,这就出现了层次安排问题。而层次安排的方法一般也很多,比如说时间顺序,认识人物的过程,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等。文章拿时间顺序安排层次结构的人物纪录片《嫂子》来说,它是随着人物事件发展过程把故事内容介绍给观众,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内容顺序的颠倒就是时间的颠倒,这样就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故事情节也会被无形的打乱。

  《嫂子》的人物纪录片中是这样安排层次结构的。首先,创作者拍了嫂子一家人从早上起床开始到晚上结束,以点到面的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这一天浓缩了嫂子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处理方法一方面表达了嫂子对艰辛生活的自信和淡定,另一方面反衬出嫂子一生是勤劳善良的。

  实际上,从上面的《嫂子》情节层次安排上来看,层次安排又是结构的具体体现,它是创作者根据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创作出纪录片的结构形态,这个结构是创作者创作出来的,所以创作结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者在脑子里思维的一个特定过程。

  四、人物纪录片的摄像和剪辑

  文章结合理论实际谈下对人物纪录片的摄像和剪辑的技巧,和大家一起分享。

  1.摄像人物纪录片的摄像是很讲究的,在拍摄前要对人物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和现实有否必然的联系,这个人能否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等。我们拿拍摄老师这个角色的人物来说,要体现出老师为人师表,辛勤奉献,对学生有爱心耐心等,同时还要从这个单一的老师身份上体现出老师这个群体特有的职业共性,这样拍摄出的题材才能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共鸣。

  再比如说建筑工人。在拍摄时候要体现出他们在积极艰辛超负荷的生活环境下进行劳作,把这个表现出来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常人所能遇见和看到的,而如果把他们在生活中最边缘化的属性和某些背后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隐含的不单单是对他们无奈的同情,而是能从另外一个侧面给人和观众某种启发和感触,把它放大出来,就能给人以思考。而这些启发和感触却是影响整个建筑工人的力量和智慧,更是和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环境有着某种必然联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人物纪录片中的美学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说,要了解人物纪录片的各种风格样式,然后再确定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果没有这些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就不能拍摄出好的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纪录片。

  2.剪辑人物纪录片的剪辑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只有真正和生活融入在一起才会制作出好的人物纪录片。在处理人物纪录片的剪辑时首先要遵循人物在特有生活中的生活逻辑规律。要做到时间的连贯性和空间的统一性。在剪辑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它们之间的统一性,不能混乱。

  其次要尊重人物的心理逻辑。在我们剪辑出来的人物纪录片中人物的心理一定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物纪录片画面间的切换实质上就是观众注意力的切换。所以,一个镜头的长度就是观众兴趣的长度,景别以及角度的变化就是观众视点的变化。

  再有就是一定要符合艺术的逻辑。换句话说就是要用独特的方法和技巧表达人物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可以运用视觉节奏的方法来控制,它可以起到隐喻的运用,会形成一种比喻效果产生一种新的含义。比如说人物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的结尾,镜头从刘家慢慢拉远,而斧凿声却越来越响,这种变形处理造成一种意犹未尽、昂扬向上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分析[J].北方文学2012(8)

  [2]陈蛇,《生活空间》的拍摄理念[J〕电视研究,2000(9)

  [3]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美]珍·艾伦著章杉译,《纪录片中的自我反映手法》,《世界电影》,2000年第l期

  任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