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语言

  越本土就越国际。

  曾获得无数国际奖项的香港平面及室内设计师陈幼坚,一次到上海参加一个讲座,一位年轻的设计师问:“陈老师,我怎么做,才能使设计风格变成一种国际化的语言?”

  没想到,陈幼坚不但避而不谈这个问题,反而问年轻设计师:“你是从哪儿来的?”设计师答:“黑龙江。”陈幼坚说:“好,下次回家时问问你妈妈,怎么做出一道最好吃、最地道的家乡菜。”

  设计师不解:“为什么要问我妈妈这个问题?这与设计又有什么关系”?陈幼坚说:“我的许多客户来找我时,也总会提国际化的要求:‘我想从二线城市进军一线城市,把成都的店开到北京去,把南京的店开到上海去’,‘我希望有个国际化的形象,将来在香港上市’。我告诉他们,国际化不是你穿件阿玛尼就代表你是外国人,不是你懂得喝拿铁就证明你是意大利人。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人,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特色。”

  讲到这里,陈幼坚说:“所以,对你妈妈来说,一道最好吃、最地道的黑龙江菜,就是她的国际语言。同样,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坚持‘本土特色’就是他的国际语言。”

  不盲目跟风,坚持自己的特色,当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时,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语言。陈幼坚对“国际化”的深刻诠释,引得掌声连连。

  摘自《中国花卉报》

  张珠容/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