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大凡需要经营的各种关系,最终都抵不住时间的洗涤。

  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她叫王爷。众所周知,王爷特立独行的风格简直让人沉醉痴迷。但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王爷在公司并没有那么多的朋友,于是我忍不住问她,是否觉得孤单?王爷问我:“孤单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把你置身于一群人中,跟着他们一起嬉笑怒骂就觉得不孤单吗?所谓朋友,就是解决你孤单的工具吗?”

  王爷一问,我竟答不上来。

  王爷说:“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觉得孤单,朋友是在志趣相投的领域不经意的偶遇,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人气而随意结识的群体。”

  那时候Sunny刚刚从毛衣组调过来,坐在王爷对面。初来乍到,第一天就带了双份的零食,休息时递给王爷,分给周围的人。中午吃饭的时候,Sunny问组内其他人要去哪里吃,大家投票说吃乌冬面吧,她就主动拿出手机来,说:“我来团购好了!几个人?”下午大家偶尔偷懒聊天,说起上周末的聚会,Sunny也忍不住来搭话说:“那里很不错的呀,我经常去的!”然而这种情况下,Sunny往往换来的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大家不但会因此中断话题,甚至参与者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插进来莫名其妙的家伙。

  Sunny把组内每个人的微信都加了一遍,只要有谁朋友圈发状态,她都第一个点赞,然后说一堆让人开心的话。但是其他人看在眼里的是,不管那条状态底下有多少条回复,总归没有人回复她。同样地,她每条状态下面,基本上没有组内任何一个人的点赞和评论。

  我和王爷聊天,说到Sunny,觉得她其实也蛮可怜的。王爷低头吃鳗鱼饭,没有理我。我接着说:“真的,我觉得你们组的人其实有点过分了。”王爷咽下口中的饭,看着我说:“可怜吗?她是把社交友谊看得太廉价了,哪能吃吃喝喝、随便搭搭话就和别人成为朋友呢?虽然说感情的事,要付出才有回应,但是付出之前如果连对象也不看,那就是自讨苦吃了。认识那些与自己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有必要吗?在他们每天谈论婚丧嫁娶的时候,我觉得和他们多待一秒钟都是在浪费时间。有些人可以被归类为朋友,但有些人仅能止步于同事——除了工作关系,我们没有别的交集。”

  接下来的一天,下班之后,大组聚餐,名单里面漏掉了Sunny,她只淡淡一笑,说:“没关系,我正巧约了人,就不去了。”我因为有事在忙,就没过去。出办公室,打算去便利店买个面包,却发现Sunny坐在便利店的椅子上吃盒饭。

  原本我想上前打个招呼,谁知道却被一只手拉住,回头一看,正是王爷。

  “她坐了有一会儿了,想必心情不好,你上去叫她,只会让她尴尬。”王爷低声和我说。如果我没有看错,Sunny无神的双眼有些泛红,她慢吞吞地吃着面包,时不时望着手机发呆。

  虽然王爷执意认为这些事情不要去提醒,但是我还是私下写了一封邮件给Sunny,告诉她,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半个月后,Sunny申请调组,但是人事告诉她其他组没有人员需求,最后Sunny说她可以接受外派。那个时候海外事务所人不多,申请其实并不难,但工资并没有比国内高出多少,环境比国内还要差。但Sunny还是执意申请了。Sunny去了海外之后,每每我们开电视会议,基本都能看到她。她去了海外之后,很快就成了主心骨。

  后来Sunny作为海外事务所代表回来的时候,以前那些同事突然都拥上去问东问西,好像迎接归国友人一样。Sunny过来和我跟王爷打招呼,我说,看你越来越好了,真替你开心。Sunny大方地笑,说,谢谢你的信。转身又对着王爷说,还有,你的面包。以前我一直担心王爷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会因为没有人交往而失去存在感。但渐渐地,我才明白,存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的,只有自己太过弱小,才没有足够的分量存在于世界上。真正的朋友,会因为你的美好接受你,而不是因为你的讨好和刻意才将你纳入交往名单。不需要讨好全世界,只需要等待被你品质吸引的人,主动且乐意和你走到一起。

  摘自《我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

  周宏翔/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