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是好当的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英雄的荣耀,却选择性地不见英雄的悲痛。

  明朝末年,后金对关内虎视眈眈,大明朝昏庸腐败几乎无将可用。清朝的前身后金武力强盛,特别是他们的领袖努尔哈赤,出去打仗从来没败过。当时防守后金的重点在辽东,本来守将守得挺好,后金根本没有机会。这时候明朝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派了一个太监,叫高第。这个宦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撤退,把以前辽东修建的所有城池全部清空,老百姓全被赶回山海关。努尔哈赤不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率领20万大军直奔山海关。一路势如破竹,当然也没人防守。他走到宁远这个地方的时候吓了一跳——这个小城竟有人戍守。

  守城的是谁呢?就是袁崇焕。努尔哈赤都气乐了——大将都跑了,你个文官在这儿凑什么热闹?努尔哈赤就给袁崇焕写了个字条,意思是你投降,我给你官儿做。袁崇焕也给努尔哈赤回了个字条,说投降不可能。努尔哈赤这边就开始进攻了。袁崇焕当时手里就1万人,他明知守不住,可还是下令:有一人逃跑,格杀勿论!

  袁崇焕之所以决定守在这儿,是因为这里有10门红夷大炮,袁崇焕用大炮轰其实是想在捐躯之前把后金军给打疼了。没想到他运气不错,有一炮,恰好打在了努尔哈赤的营帐里。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后金军进行了一天报复性的攻击之后,撤退了。

  后来崇祯皇帝登基,废了魏忠贤。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努尔哈赤的继任者就是皇太极。袁崇焕把辽东守得水泄不通,皇太极就绕道儿,从蒙古攻打北京。袁崇焕当时奉命擒王,他观察了蒙古骑兵的形势后做出了一个在军事上非常明智在政治上却非常弱智的决定——进北京城防守。为什么说在军事上明智呢?后金军都是骑兵,而明军都是步兵,在平地上打肯定是打不过。但是要守城的话,后金军怎么都打不进来。

  为什么说在政治上弱智呢?你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你带大军进城,后面跟着的是后金的部队,你是要守城还是要造反啊?这个其实袁崇焕也想到了,也跟皇帝解释了,为了保住北京城,只能如此。这时候皇太极用了个阴招儿。他抓到了两个太监,关在一个柴房里,然后让自己的士兵故意在柴房门外小声说话,意思就是袁督师跟我们联系好了,他先进城,然后我们跟着。说完之后故意放走其中的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回到北京之后立刻把这事儿告诉了崇祯。

  结果,崇祯把袁崇焕送上刑场凌迟处死了。袁崇焕在行刑过程中没有丝毫惧色,直到气绝身亡。

  所谓英雄,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本身有能耐,能干大事;二是勇往直前,有的时候有点一根筋;三是不计后果,只要认为自己做的事对得起良心和自己的原则,就不管自己最后的结局。所以中华五千年历史,能够成为英雄的人屈指可数。因为做英雄就等于你要放弃名誉、地位、金钱,甚至是生命,并且死后很可能还有很多人骂你。袁崇焕就是死后150多年才被平反。看来,这英雄实在不是那么好当的。

  摘自《老梁数英雄》

  梁宏达/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