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滴水精神”

  资源奇缺反而造就以色列的卓越崛起。

  以色列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国家,国土从东至西最窄处不过14公里。在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中,有一半路程要经过浩瀚的内格夫沙漠地带。

  起伏的沙丘,时而的沙暴,还有高速公路两旁写着“请注意骆驼出没”的指示牌,是人们走进沙漠后的第一印象,也是世界大多数沙漠地区的景象。但在以色列,沙漠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

  在以色列的几周里,我发现凡是绿色掩映的地方,都隐藏着一条手指粗细的皮管,上面穿有小孔,同行的朋友介绍说:这就是以色列闻名世界的“滴灌”技术,就是这,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我看着这些不起眼的皮管,不由得敬佩起以色列人的聪明来。朋友说:“滴灌”技术主要用于农业用水,而以色列人珍惜每一滴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漫步以色列特拉维夫市,随处可见节水的宣传横幅。政府着力在全民中营造节水气氛,不断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水贵如油”,提醒人们善待水源,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如此一来,以色列国民普遍形成了十分强烈的节水意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爱惜观念已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就连小孩,也在家长的熏陶下,懂得“不浪费一滴水”的道理。你在以色列的任何一个家庭,绝看不到水龙头“长流水”现象。一般人家用完了水,不会很快倒掉,而是循环使用。比如剩下的饮用水,会用来洗车、浇花草,或者储存起来,等着废水回收和再利用处理。

  由于节水技术的推广和节水意识的普及,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以色列人不仅种出了庄稼,培育出了林果蔬菜,发展了畜牧业,还创造了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现在,以色列所需95%的粮食依靠自己生产,只进口一部分价格较低、比自己生产划算的品种。不仅如此,以色列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花卉植物,还大量向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出口,赚取外汇达20多亿美元。因此,以色列获得了“欧洲冬季的厨房”的赞誉。

  在以色列,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节水理念的熏陶。他们在不断努力中创造了他们新的“信仰”:接受缺水的事实,并创造“生命绿洲”的奇迹。这种节水的方式和意识,值得国人好好思考并学习。

  选自《商周刊·商务快读》

  何旭/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