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疏不漏的情报机构

  揭秘国际警察组织的由来。

  1914年,66岁的摩纳哥大公阿尔贝特和一位德国妙龄女郎邂逅于赌博俱乐部。这位女郎和她的男友在赌博时,多次通过一条秘密通道避开王宫的警卫溜到阿尔贝特的私人房间。一天晚上,她和大公在花园的长椅上调情,她的男友趁机盗走了大公房间的许多珍宝,随后两人跑到了意大利,阿尔贝特则束手无策,因为摩纳哥的警察不能到意大利去抓人。于是,阿尔贝特产生了建立国际间警察合作组织的念头。

  当年,阿尔贝特邀请世界各国的法学家、警察和司法官员到摩纳哥开会,会议的名称叫做“第一次国际刑警大会”,共有24个国家的188名代表(其中3名女性)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于1914年4月14日开幕,20日闭幕。大会达成了在打击国际犯罪集团的斗争中互相协助和交流刑侦科技情报的协议,并决定建立国际警察犯罪档案中心,确定法语为大会和国际警察联络的工作语言。

  两个月后,一恐怖分子在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兹·费迪南和他的妻子,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国际刑警大会所形成的所有决议也因此夭折。

  一战后发展成为政府间合作组织

  第二次国际刑警大会的倡议者是奥地利国家警察总监兼维也纳警察局局长约翰·斯克伯,他向世界各警察组织发出了300多封邀请信,共有138名代表出席了1923年9月3日——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二次国际刑警大会,中国也派了代表参加,但这位代表在大会结束后才到达。斯克伯在大会上提出:“大会的目标不是仅仅建立在旧帝国土地上诞生的警察之间的联系,也是为了建立世界人民之间的新的友谊。”

  经过5天的讨论,决定成立“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永久办公地点设在维也纳,国际刑警委员会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欧洲各国的首都轮流举办。

  第二次国际刑警大会后,国际刑警组织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23年到1933年,该组织共协助捕获了3240名犯罪嫌疑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尽一切努力控制国际刑警组织,并于1941年4月15日将国际刑警组织总部迁到柏林西郊。

  二战结束后,在比利时国家安全总监弗罗仁特·卢瓦日的倡议下,于1946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15次国际刑警大会,大会决定将国际刑警委员会的总部由柏林迁往巴黎。法国为战后国际刑警组织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法国为秘书处免费提供办公楼,并为总部的工作人员支付工资。

  1956年,国际刑警委员会更名为国际刑警组织。1967年5月25日,国际刑警组织启用了自己独立的办公楼,从此该组织不断壮大,在打击国际犯罪斗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1年,联合国承认国际刑警组织是政府间合作组织的地位。1989年5月19日,国际刑警组织由巴黎迁往法国中部城市里昂。

  国际刑警组织从2004年起向联合国派驻特别代表,并从2009年起向欧盟派驻特别代表。

  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

  2014年是国际刑警组织创建100周年,为此,第83次国际刑警大会于2014年11月3日-7日在国际刑警组织的发源地摩纳哥举行。目前,国际刑警组织有190个成员国,是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主席是来自法国的米雷耶·博莱斯塔兹夫人,秘书长是来自德国的尤尔根·斯托克先生。

  摘自《世界博览》

  刘植荣/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