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当代的《盛世危言》

  • 来源:名作欣赏
  • 关键字:盛世危言,叶炜,富矿
  • 发布时间:2016-07-28 17:05

  --评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之《富矿》

  或许因为我曾经在煤矿工作生活过十年,所以对叶炜的长篇小说《富矿》格外关注。但因为我离开矿山太久了,现在偶尔回去看看也就是蜻蜓点水,所以对现在矿山的情况都不甚了了。但看完叶炜的《富矿》以后,我觉得,他是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今天矿山的风貌。虽然我对今天的矿山不了解,但是我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那种被压抑了很久的矿山被放出潘多拉盒子之后会是什么样。我也能想象得到,在乡村,在矿山周边贫瘠的土地上的农民们,他们面对着矿山又会怎样。所以我觉得,叶炜的这个作品是非常符合我想象中的逻辑的。

  我佩服的是这部小说所展现出来的风貌,我说的风貌包括了场景、事件,还有这座富矿由盛而衰的历程。但我敬佩的是作品最终所体现的矿山风貌--活跃在其间的人们,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寻觅或者是他们的念想。

  《富矿》所写的还不只是矿山的干部和员工,还有一群被矿山唤醒的乡村姑娘们,她们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像麻姑、笨妮等,小说写到了她们的视角、她们的逻辑。同样《富矿》也揭示了乡村姑娘这个群体的精神、她们的寻觅或她们的念想。不管是写矿山的人物,还是乡间的人物,看完之后我就在想,作家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和心灵愿景呢?我想就是贫寒的迷惘和欲望的喧嚣。我们很多农村的姑娘生活在贫寒当中,当她们面对拜金主义或者说欲望时代时,她们非常迷惘。而矿山上的矿工们,就好像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有欲望的。以前矿山是被压抑的,现在这个时代呢,完全没有这种压抑感了,欲望被释放出来了,欲望成了喧嚣,弥散在《富矿》周边的矿山和郊区,天知道它是不是也弥散在今日之国度。

  我想有人会以主流之类的理论提出质疑,但我更愿意对叶炜的敏锐和勇气报以极大的敬意。叶炜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唯有这真实与真诚,才有力地揭示了在盲目追求GDP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贫寒中的人们欲摆脱贫瘠的现状,他们是如此的理直气壮,而个中的盲目和无助又是如此的悲哀。富裕的人们,即使还算不上什么富人,挣的也不过是两个卖命钱而已,但他们却是如此不假思索地放纵自己的欲望。这种放纵使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多少亡国灭种的前车之鉴。叶炜的高明在于,他一下子捕捉到了弥散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这种哲学的贫困,甚至可以说是哲学的愚昧与糜烂。我以为这就是《富矿》最成功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它是一本当代的《盛世危言》。一座“富矿”就这么走下去,垮了就垮了,而一个国家若是这么走下去,难道还不应该直面一下,痛切一呼吗?我赞赏这部书的直面与痛切,更赞赏作家在处理所谓的悲剧人物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合理化原则。

  大概几年前,我看过另外一个作家的作品。那是一部揭示底层的打工文学,作者是一位为底层鼓与呼的代表作家。那部小说在题旨上和《富矿》有相似之处,那部长篇的开头事件也和《富矿》差不多:城里的工厂来乡村招工,乡村的姑娘们跃跃欲试。不妨就拿那部小说和《富矿》做个比较。当然那个作家也是非常优秀的,他关注底层,关注民生,抗击生活的不公,勇气也是令我钦佩的。但那部小说所写到的乡村姑娘就不大符合生活逻辑和封闭的乡村文化背景。我记得他写的招工的那帮人也是纵欲啊,要姑娘们给他们睡觉,姑娘们居然就毫不犹豫地去这么做了,没有一点文化上的遮掩、羞怯。所以我觉得那个作家对此没有做过更多的思考和酝酿,仅仅把笔触停留在了社会抗议和揭露层面。因此我除了佩服那位朋友的勇气,对那部作品中的人物的合理性和生活逻辑不得不提出质疑。正因为这种不合理性,那些人物的塑造就只能停留在抗议层面,成为作家揭露和抗议的传声筒,作品的浅显和直陋是无法避免的。而《富矿》这本书,就拿麻姑和六小以及蒋飞通之间的婚姻抉择故事来说,既有家庭、人生遭际的偶然性,也有社会价值标准的必然性;既有受制于舆论的悲哀,也有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地方。

  如前所说,《富矿》当然是一部具有社会警醒价值和呼唤价值的作品。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所有的警醒都蕴藏在人物的性格悲剧里面,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人生和社会。当然这部作品还有许多在艺术上成功的地方,比如,它对乡村矿区生活准确、生动的再现,它所展示的细腻绵密的心理刻画,甚至那些塑造的人物性格极具特色的性描写,都处理得非常节制和含蓄;又比如它凝练的文风,谋篇布局的简洁,等等,这些都是这部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陈建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