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保费跳水 难保昔日辉煌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万能险,保费
  • 发布时间:2017-05-16 10:54

  或许是因为受去年底整治万能险监管政策的影响,万能险保费在2017年首月出现报复式大跌,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此外,更让人吃惊的数据是,万能险占总保费规模下降至11.71%,去年同期为28.56%。

  对此,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近期在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万能险从2000年进入我国市场,到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的31.4%,与普通寿险、分红险形成了三足鼎立、均衡发展的局面。总体来看,发展是健康平稳的,风险是可控的。

  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016年,保监会出台多项政策减缓以万能险为主的短期储蓄型产品的销售。2017年1月,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的新增交费同比下降五成,便已表明监管新政成效明显,万能险销售在现阶段已经见顶。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比2016年上半年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保单负债成本正在降低。另外,万能险的负债期限不断拉长,整体寿险业的负债期限也在拉长,目前3年期以上的产品占整个保费的比例为81%。

  相关数据显示,1月份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以万能险为主)本年新增交费996.85亿元,同比下降53.81%,2016年1月份这一数据2157.96亿元;万能险占总保费比例从2016年1月份的28.56%下降至11.71%,下降超16个百分点。

  其中,有六成左右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都出现了同比下滑。包括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幸福人寿、安邦人寿、和谐健康在内的14家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下降超过九成;前海人寿、东吴人寿、君康人寿等公司同比降幅近100%。

  回归“保险姓保”

  如此颓废下去,着实不堪!于是,各大险企开始转战其他品类,意欲翻身。

  前海人寿,此前因频繁举牌上市公司而一度处于风口浪尖上,近期在受到监管部门顶格处罚后,痛改前非,决定回归“保险姓保”,全面调整发展战略,从“规模与价值并重”调整为“价值优先、效益优先”,淡化规模因素,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转型的新目标。

  从最新保费收入来看,前海人寿原保费业务收入大幅增加,1月份实现原保费业务收入77.6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55亿元已经翻番,同比增幅达131.39%。与此同时,前海人寿万能险、投连险业务急剧收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月仅为2178.48万元,不过同去年同期的96.48亿元相比,依旧不可同日而语。

  恒大人寿也不示弱,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下通牒,要求恒大人寿原保费收入不低于50%,力争实现60%。

  该公司1月保费数据显示,实现规模保费108.23亿元,其中保户投资款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38.27亿元,原保费收入69.97亿元。其比例已超过60%,而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7.8%。

  此外,同样激进的华夏人寿也在转型。据了解,2016年3月以后华夏人寿即暂停了万能险业务,1月其原保险保费收入205.6亿,业务占比68%,其中万能险业务96亿元,同比减少69%,业务占比已经下降至32%。

  信用影响仍将继续

  然而,从2000年起步的万能险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后,目前虽然在监管政策的抑制下增长势头被“勒”住,但此类产品给保险行业带来的信用影响还在继续。

  从风险积聚角度看,过去两年此类储蓄型产品的强劲增长,对寿险公司信用状况构成重大威胁。由于没有保障成份或完善的收费结构,保险公司只能依赖投资收益来实现盈亏平衡。

  此类产品的特征导致了保险公司“哑铃型”资产配置。一方面,保险公司持有大量(短期)现金以应对产品潜在的高退保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将其持有的(长期)非现金资产投资于高风险资产以实现目标回报率。大量持有现金,可部分缓解万能险产品相关的流动性风险,但同时也凸显了显著的退保风险和相关潜在损失。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配置期限更长、风险更高的资产,如资产支持证券、股票和债券资金以期实现高收益率,也会令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加剧。

  另外,据相关机构分析,随着保监会持续加强对于万能险和险资举牌等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月收缩的万能险保费下滑趋势将长期持续。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保监会收紧保险政策有助于遏制此类产品的进一步增长,并加快大型保险公司的转型,但部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保险公司销售此类保单的规模较大,未来几年将继续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在资产荒的环境下,整个保险行业配置在权益类的比例的意愿会增强。不过,这要区别对待。传统大型保险公司投资在权益类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受市场环境影响不大,入市资金增量基本取决于原保费增速;“激进型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的比例很高,个别特别激进的超过30%,但是在保监会趋于严厉的监管下,未来中短存续期产品(万能险)的吸纳保费最多为净资产的2倍,万能险业务的占比不能超过总业务的50%。

  这意味着,过去依靠销售万能险迅速扩大规模的保险公司,未来便会将精力转移在开展普通保障寿险业务上,这将直接导致过去销售的万能险赎回量可能大于新保费的流入量,形成保费的净流出,若排除增资的可能性,整个激进型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将大幅下降,股市中的“抽血”或将在所难免。

  文/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