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城头变幻 三强风云激烈更迭
- 来源:市场周刊•汽车公社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17 15:11
造车就是一场一直跑不完的马拉松,不同阶段每位参赛选手都有可能领先,然而更重要的是,谁能把握住每个赛段的优势,并坚持到最后。
在行业中,大家时常把豪华品牌分为ABB一线阵营和二线豪华品牌,那么倘若要把自主品牌分成阵营的话,也有一线和二线之说。按照2016年乘联会狭义乘用车批售销量排名来看,长安、长城、吉利已然组成了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队(撇开带有合资性质的自主品牌上汽通用五菱)。
在目前的自主三强中,长安是唯一一家销量破百万的自主品牌,第二名的长城和排在第三的吉利,则与上一名有着15~20万辆的距离。然而就是这三家汽车公司,其市场集中度已经占据了整个自主品牌销量的三分之一,自主三强也几乎代表着整个自主品牌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纵观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自主三强变化多端,冠军宝座的更替一波接一波,从夏利到奇瑞,从长城到长安,细数几家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间的比拼和格局,可以想见他们所经历的阵痛和磨难,荣誉和风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是人生还是汽车公司的造车之路,都不可能始终顺风顺水,冠军也并非不可战胜,对于自主车企三强来说亦是如此。拿2015~2016年的自主三强来说,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三强格局就发生了变化。今年前三个月,吉利汽车连续3个单月销量超过长城汽车,锁定了一季度三强第二的胜局。
如今,自主三强之间面对15~20万辆的年销量差距,他们准备了哪些筹码,去守住自己的市场地位,或者说去挑战一下对手的实力?后起之秀能拿出怎样的黑马实力,拼命地往第一阵营靠拢呢?
十四年间
和德系三强ABB相比,在行业中“自主三强”这个名词并有被叫得响亮。其中的原因也不难分析,一方面自主品牌发展时间并不久远,更重要的是三强格局变化多端,不同阶段站在自主三强位置上的汽车公司各不相同。《汽车公社》记者通过整理夏利、奇瑞、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6家汽车公司2003年以来的狭义乘用车年度批售数据发现,14年来自主三强格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03年至2005年间,自主三强为夏利、奇瑞、吉利。彼时,自主品牌才刚起步,拥有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既有政治实力,又有与大众合资的技术实力,在普通汽车还未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年代,夏利率先跑在了自主品牌前列。而作为奇瑞和吉利这样由民营起步的汽车公司,艰难地取得了生产资质,通过推出亲民的车型,大获市场喜爱,也让汽车从家庭生活的奢侈品变成必需品。
第二阶段在2006年至2008年之间,这几年里,奇瑞通过产品线的扩张、多品牌战略,发展成为了自主品牌中的老大。而之前的夏利由于产品更新速度慢、在出租车市场因各种小毛病而被诟病,随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相继壮大,夏利的销量逐年下滑,冠军宝座被奇瑞赶超。这几年中,自主三强分别为奇瑞、夏利和吉利。
到了2009年至2012年年间,虽然奇瑞在成长中遭遇到了烦恼,销量也开始走下坡路,不过以当时奇瑞的产品和实力,其自主品牌龙头地位仍然坚不可摧,只不过二三名之争上,比亚迪通过F3和F0的放量赶超了上来,连续三年霸占自主亚军位置。在此期间,吉利也凭借帝豪等优秀的产品,一直保持在第三的位置上。
2013年至2016年的这四年间,自主前三强剧烈波动。先是2013年长城首次夺得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奇瑞因为多品牌战略的失败,被追赶上来的长安挤出了前三强,从此无缘自主第一阵营。吉利则凭借三大品牌战略,成功位居自主品牌第二,只不过好景不长,跟奇瑞一样,随着多品牌战略的失败,吉利也走上了转型期,在2014年跌出自主前三。
此刻长安汽车上位,凭借“轿车+SUV+MPV”的全方位布局,稳固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至今。而长城则凭借国内SUV市场的爆发和在SUV方面专注,牢牢把控着自主第二的位置。从2015年开始,吉利则从“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中苏醒过来,重回自主前三强赛道,并在3.0战略的指引下,推出博瑞、博越等多款具备自主品牌较高造车水平的产品,向自主冠亚军的位置发动进攻。
岁岁年年人不同,从2003年到2013年再到现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自主三强的纠葛异常精彩,风光、阵痛、没落、转型、重生等词汇构建起了自主品牌这十多年来发展的心路历程。自主三强孰胜孰败或许没有定论,重要的是经历时间和市场的洗礼,各家自主汽车公司能否深刻认清形势,不忘初心,出发再战。
冠军没有永远
回望自主品牌发展的这十余年,每个时期这些自主品牌汽车公司是如何崛起,又在怎样的情况下遇到障碍,这些从起起伏伏的年销量变化上就有迹可循,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比如上述每一家自主品牌在发展起步阶段,都摆脱不了逆向研发,无法回避外观上的模仿。到了中期,随着市场对产品的检验,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于是外包设计和调教、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让自主品牌在发展方面少走很多弯路。
在这些历史的经验面前,自主品牌最终还是走上了正向研发的道路。无论是长安的“五国九地”研发布局,还是吉利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和造型中心,都足以说明正向研发的无比正确。
“正向研发不一定就能让企业存活下来,但逆向开发一定会让企业死掉!”在一次自主品牌车企举办的活动上,一位工程师聊到自主品牌的研发时,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认为正向研发必将最大程度左右车企未来的竞争力,且将是唯一的正确之路。
当然在中国这块全球最大而又特殊的市场上,SUV的出现也成为自主品牌向前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从2012年以来爆发增长的SUV热销浪潮,不仅成就了长安、长城和吉利,也成就了其他体量较小的自主品牌,更是成就了整个自主品牌。去年前十个月,整个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占比重回40%,去年12月其份额更是达到了45%的历史新高,从这些数据就不难看出,SUV市场已成为这一轮自主三强比拼的主战场。
长安汽车的销量虽然一直处于高位增长,但从2013年开始的增速正逐年放缓;虽然长城是国内SUV最强的汽车企业,但吉利无论是销量士气和增幅方面,都掩盖掉了长城汽车的锋芒。看上去,目前的自主前三强格局又将迎来洗牌时间。不过从三强中各家的2017年销量目标、设计理念的升华、技术沉淀的积累以及品牌上的再突破等维度来看,依然很难判断未来自主三强的人选是谁。
风头正健的传祺、上汽他们是否有机会追赶上来?或者以更长远的时空维度来看,未来市场洗牌之后,剩下的自主品牌还有几家?这一切都未完待续。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有句话说得很到位:造车就是一场一直跑不完的马拉松,不同阶段每位参赛选手都有可能领先,然而更重要的是,谁能把握住每个赛段的优势,并坚持到最后。
所以,冠军没有永远,对自主品牌前三强来说,品牌之间的较量也好,与合资品牌的较量也好,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是市场和消费者最情愿看到的情况。而由销量竞争带来的产品实力和体系能力的强化与进化,这对自主品牌来说或许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文/杜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