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对A股的判断发生了分歧,一部分观点认为A 股反弹属于弱势,接近尾声,一部分观点认为当前A 股行情仍属于年报行情,未来涨幅仍可期待。对于未来市场的策略,我们可以从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衡量,即考虑市场向上及向下的两种力量对比强弱,并找出市场的主要矛盾。
从宏观角度而言,市场系统性机会难以立马出现,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市场整体赋予了较长时间的震荡整固周期。这意味着持久战的理论基础是存在的。这种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的成功转型需要较长时间,从美、日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少则5 年,多则10-20 年。这种较长周期的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将为证券市场奠定未来出现大牛市的基础。而现在来看,这一经济基础的修复与转型仍将在较长时间段为股市带来转型压力。因此,考虑到经济转型的长期复杂性,阶段性机会尽管不排除,但市场的系统性机会将在结构成功转型之后出现凤凰涅。
当然,我们既需要承认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又不能否定成功转型的可能性。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亦有能力维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对市场的长期判断依然是乐观的,只是考虑市场策略仍然需要配合阶段性走向提出建议。
尽管,现在看来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仍视为短期的主要矛盾。但从宏观发展角度而言,考虑货币政策不断回归常态,信贷调控适度从紧,因此,通胀压力将不会成为2011 年宏观乃至市场的主导因素,进一步而言,2011 年引导市场向上的最大驱动力应该是人民币升值因素。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人民币渐进升值是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首先,从经济结构调整角度来看,人民币渐进升值是各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韩国,均经历了本币升值之后的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的模式转变。
日本及德国制造业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品牌号召力,也为宝马、奔驰及丰田等企业的脱颖而出带来了历史机遇。本币升值当然会减少低附加值制造生产商的竞争力,随着本币升值之后,低附加值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不会存在,但对于高端商品而言,通过品牌、质量及技术创新带来的高利润率将可以大幅降低本币升值带来的购买成本上升的风险。因此,对于不同企业而言,本币升值的承受压力亦是不同的。对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是动力而不是压力。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客观要求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要建立从制造大国走向核心强国的本质,本币区域化及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美元本位主义的历史已经带给了美国更多的铸币溢价与既得利益,人民币能否成功替代日元、欧元的位置,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亦是中国经济能够成功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升值将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与过渡,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际化效果将会体现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不断上涨。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将体现为套利资金助推人民币资产上涨而表现为货币现象,更体现为中国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上升带来的本币升值从而带来人民币资产上涨的溢价。
当然,当前考虑人民币升值更多是出于对通胀预期管理的要求,包括对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对冲效应。从向下驱动力角度而言,明年市场往下压力主要来自于供求失衡与货币政策回归。估值的优势能够化解市场风险压力,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政策导向引导市场预期回归静默期。
总的来看,2011 年的市场将面临上有政策与结构性泡沫压力,下有升值动力和估值修复机会的两种力量的角逐,这两种力量将导致市场保持箱体运行格局,既不存在系统性向下的大幅下跌,亦不会出现历史性的系统性突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