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严寒隆冬季节。珠三角以北的内地大部分地区,气温早就在摄氏零度上下,甚至更低。此时的供电、供暖等现实问题,既是城市居民和工商企业的必需,又是发电企业的老大难和心头之痛。一些地方因为电煤库存不足,再加上铁路运力的瓶颈制约,已经再度出现拉闸限电。
每到岁末年初,越是天寒地冻之时,煤企与电企之间的“电煤荒”矛盾就越是会集中爆发。在“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机制和“电为央企、煤归地方”的管理体制下,煤企个个都像大爷,电企反倒像是乖孙。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电力行业亏损面达44%。
电力板块可以说是今年最不景气的行业之一,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华电国际等板块龙头,年初至今跌幅皆在25%以上。电力企业持续亏损,有关的股票备受冷落。而同期沪指的跌幅仅为13.49%。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股票持续受到市场资金的热捧,因为它的业绩不断走好。
此时的另一大怪像就是电煤的供应紧张,发电企业必须要保证发电,却又在为找煤困难而发愁。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发电行业出现了增产增收不增效的严峻局面,在能耗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亏损仍很严重,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有消息指到10 月底,华能、大唐、国电、华电和中国电力投资五大电力集团火电业务全亏,亏损额5亿元至30亿元不等,亏损面高达50%。南京有一电企算过账,现在5000 大卡的电煤,市场价为700 多元/ 吨,比去年上半年涨了近200元。还不算人工、机器折旧、电厂还贷等成本在内,一度电的直接成本差不多就要0.3元,政府给的上网价不含税是0.36元。作为保供单位,电企必须无条件把煤弄来。
电煤荒并非由于产量原因。来自煤炭业内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等产煤大省产量增长均在20%左右。有人甚至预言,2011年,市场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与供大于求。
煤企与电企之间的尖锐矛盾已经很有些年头,双方的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电煤合同价格的分歧之上。这个问题年年都在寒冬季节发作,且又被有关部门年年强压着。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电力煤炭合同量占电厂需求量比重,已经从2004 年的80%下降到2008 年60%,预计2010 年将到53%左右。眼下内地的结构性缺电,早已不再是过去的装机容量不足等问题,而是煤电矛盾积压造成的燃料价格与供应问题。其根源之一,可能在于两个行业的改革不同步。
在国际油价和能源价格不断攀高、通胀高企之时,煤炭企业有着太多上调煤价的借口。在上月底,国际三大煤炭价格指数已经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煤炭企业既要从市场煤中找利润,本身亦有不断调高煤价的本能冲动。因而殷切希望将成本上升和国内外能源涨价的预期一股脑转嫁至下游的电企,而电企当然希望煤电联动,将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包袱甩给终端的消费者,甩给早就天怒人怨的CPI。
有媒体指,中央希望煤企让利于电,缓解电企亏损。如果煤企继续推高价格,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在顾及“民生”和讲政治、尤其是央企和地方国企保煤炭供应的大局意识方面,在今时今日反倒成了极度稀缺的奢侈品。
电力企业其实也并没有束手无策或坐以待毙。近年来,五大电力集团纷纷加快了往上游开发煤炭资源的步伐,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推进煤电联营、发展煤化工、进军新能源等,已成为电企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成为其自救和突围的不二选择。笔者相信中国人的智慧,煤电之间的多年“死结”应该能够找到解扣的路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