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末,就在全球航运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还处于低迷期的时候,民生金融租赁公司一次性向国内某造船企业订制了8艘7.6万吨级的货船,每艘船的造价都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单就交易金额而论,这已经是中国航运租赁行业内少见的大手笔,这让人多少有些疑惑:民生金融租赁公司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看起来风险很大的投资决策呢?
在中国,金融租赁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用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董事长孔林山的话来说,现在租赁公司习惯于做的融资租赁业务其实是一种“伪租赁业务”。这主要表现在租赁公司的客户大都来自于银行,而提供的租赁产品和银行贷款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很容易相互替代,客户感受不到租赁产品的独特价值。
在公司成立初期,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以融资租赁的模式开展业务或许难以避免,但金融租赁公司不能满足于此。因此,孔林山要求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要做真租赁,不做假银行”。
融资性租赁主要是对客户本身的经营能力和信用作出判断,而经营性租赁对行业特性的理解、对租赁物的价值和市场走势的判断与把握。以航运租赁为例,租赁公司普遍存在着“重主体,轻船舶”的倾向。也就是说,当租赁公司在对是否与某个客户进行合作时,其决策依据主要是客户的资产、信用、盈利等状况,而航运行业的市场趋势、船舶本身的性价比等因素则不是考虑的重点。这是典型的融资租赁的思维方式。而要做真租赁,首先就要找准一两个专注的行业深入了解,对行业链条上价值生成的各个环节都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所做的,就是深入到航运行业之内,为航运公司、货主及产业链上的其他各类企业提供从资金、产品到业务支持的全方位租赁解决方案,降低周期性波动给客户带来的不确定性,灵活满足客户扩充运力、调整船队结构和控制风险的需求,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收益。民生金融租赁公司航运租赁部的高级业务经理王可可,是该公司航运租赁业务的主要策划人和管理者之一。王可可是船舶工学博士,有过航运企业、船东、海员、商务等工作经验。“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对融资对象我们会有选择,客户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有没有竞争力,如果与之合作怎样分成,对这些问题的判断我们远远高于银行。”王可可分析道。
比如对船舶制造商,民生金融租赁选择那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作为优选合作方,通过自建模式与之合作,获得批量、循环的造船订单(这一点对于造船企业最具有吸引力);而对于航运公司,民生金融租赁通过对航运、造船市场的分析,选择市场适应性最强的船型并在船价低点批量下单订造;或是集合那些有扩张运力要求企业的造船需求,批量下单,从而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
2008年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造船和航运业务,在市场悲观情绪未散之时,民生金融租赁经过专业的分析研究,结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看好的判断,在与一些航运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之后,于2009年末与江苏熔盛公司签订了制造8艘7.6万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船的合同。这是中国融资租赁业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船舶经营性租赁订单。
在这个项目中,整个招商合同的成本价、项目管理费用、中介费用等,这些资金成本由民生金融租赁承担,客户会向民生金融租赁支付一定数额的先期付款,等到船舶完工交付使用之后,民生金融租赁会享有稳定的租金收益,而且,由于这笔合同是在价格处于低谷时签订的,船舶实际上已经有了大幅升值。
如今,在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航运租赁业务中,以这种经营性租赁模式开展的业务量所占比例略高于20%,而预期它对公司的利润贡献高达40%。也就是说,这种新的业务模式的利润贡献度是其他普通业务的两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