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三问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人才,学问
  • 发布时间:2011-08-18 09:28
  几天前,与几位熟悉的报社社长总编在一起聊天,大家不约而同的谈到人才问题。效益下滑的报刊人才流失严重,干了许多年的老编辑记者跳槽走了,令人扼腕。老总们帐下无人,叫苦不迭。没有人才,何谈办好报纸?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识才选才用才是门大学问,需要重新认识。

  人力是一种资本,是金钱无法替代的无价资本。许多领导人没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要办一项事业,首先想到的是找钱融资,无可厚非,但第一位的是选人。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才难得。有了人才,两手空拳,照样能生钱,事业兴,财源旺。过去讲,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根据地可以开辟。今天也一样,比如我熟悉的朋友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原本是一本频临倒闭的刊物,刘东华接手社长之后,没有追加任何投资,腐朽变神奇,成为经济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第一刊。刘东华的价值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而在他身后的《中国企业家》几何数增长的资产证明着一切。人是最宝贵的资本。只有把人才当作资本时,社会才能进步。

  识人辨才,自古以来就是一件最累心最烦心的事,也最惊心。1971年9月,林彪叛逃摔死温杜尔汗。林彪自井冈山跟随毛泽东,直到成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毛泽东曾引用白居易《放言》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用历史教育党内同志,王莽未篡汉时曾谦恭敦厚,林彪也如此,识人不当,要误党误国啊!大到国事,小至家私,伪为谦恭者大有人在,识人为上,莫不如是。依我个人经历,那种貌似恭敬表里不一的人,远离为好。

  唐代韩愈的名作《马说》家喻户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不仅要有慧眼,更要有胸怀和气度。在年轻的媒体队里,记者编辑是在平等的舞台上竞争,拿文章说话,那些有一定天赋又肯努力的人易于脱颖而出。但有的人价值观不同,往往飘忽不定,任性独行,显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在当下,寻找千里马,过去的所谓德才观不管用了,要有新标准新办法。老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主张英雄不问出处,不分东南西北,不论高低贵贱,不拘一格,用其所长,善举贤才。尽管社长总编们感叹满眼流水的兵,还是要相信,短视者有,坚守者亦有。我们杂志初创至今,抱定目标已奋斗六七年的人不在少数,千里马就在身边。难怪伯乐不好当,十之八九看走眼。

  毛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无非两件事,一是制定政策,二是用人。用人在国家关乎千秋事业安危兴衰,在企业关乎竞争成败。所谓知人善任,就是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才能。识人难,用人更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史记》中汉高祖刘邦自言:“谋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我们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唐太宗李世民18岁起兵,做皇帝不过26岁。西楚霸王项羽24岁举兵。诸葛亮27岁做军师。唐初四杰之一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仅二十几岁。唐朝大诗人李贺死时才27岁。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奖不过30岁。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才29岁。历史上成大事者许多是年轻人。当今备受追崇的作家郭敬明也是80后嘛。摈弃陈腐的用人观,大胆启用年轻人,事业就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活跃的时代,赋予了中华儿女奉献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青年才俊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试想,一个能够人尽其才的中国,将创造怎样的财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