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百货店 麦考林的“购物圈”模式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麦考林,购物圈,电子商务,百货店
  • 发布时间:2011-08-18 12:50
  垂直电子商务走向百货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卖3C起家的京东收购了女装电商千寻网,卖图书起家的当当已经百货化,卖男装起家的凡客也推出了女装等新产品系列。

  在线上,麦网向着“百货化”的路上奔走,麦考林所要经历的挑战,和同行的京东、当当、凡客大同小异。但与这几家同行更大的不同是,麦考林还有另外两个生意业态:目录销售和线下店。

  从2008年7月份麦考林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实体店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店面已经扩张到5家,而且多是选择在京城繁华地带,如东直门银座、西单大悦城等。可以发现,这家以目录邮购起家的轻资产企业,正在走上一条“目录邮购+网络销售+店铺销售”的多渠道经营之道。

  麦考林的定位方向是打造一个24小时的“购物圈”:在网上、实体店、邮寄等可及的购物渠道,对消费者形成“围猎”之势,成为“提供24小时服务的商业零售公司”。听起来很“完美”的24小时“购物圈”的生意业态,实践中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最大的问题是: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之下,哪部分是战略重点,怎可能做到几个业务板块的兼顾?

  在其他电商企业如京东,担心“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的同时,麦考林何以“三步同行”?“购物圈”的建设是否有重点和主次之分?在提高对消费者的覆盖面的同时,如何巩固自己的“堡垒”?而三部分业务的做法和思路的天然不同,继而衍生出的后台的整合、执行人员的工作方式协同等一系列问题,又如何平衡?

  差异化的“百货店”

  麦考林成立于1996年,曾一度濒临倒闭;2001年通过暂停服装业务,并改推成本低、价格便宜的小饰品而一举扭亏为盈。在市场定位上,麦考林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调整为追求时尚潮流的都市女性,并在10年来的时间里,不断围绕“时尚”增加新品类。这些策略使得麦考林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并积累了一千多万的会员。

  在麦考林现有的产品中,服装(自有品牌Euromoda和Rampage)贡献了近70%的销售额,家居及配饰产品居次。在麦网百货化的进程中,目前添加的最多的品类,仍然是服装,每个品牌平均增加100个左右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而对于客服而言,他们对诸如什么样的身高、体重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的面料如何,型号偏大,偏小,什么地方宽松,什么地方偏紧等问题,都非常了解,也能比较专业地去回答;而物流、配送等的操作,也会很熟练。

  麦考林就是一个虚拟的fashion百货店,一楼卖化妆品,二楼、三楼是女装,四楼有男装,再往上还有家居用品、童装等。

  平台化:如何管理第三方品牌

  早在2009年,麦考林的管理层就与其股东讨论过有关百货化的问题。如果定位于“百货”,麦考林就必须引入第三方品牌,这是否会对其自有品牌造成冲击?要市场份额,还是要规模?

  麦考林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垂直网站。“百货化”的前提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来丰富产品。2010年8月的一天,淘宝女装店TOP10之一,七格格TOP潮店的“掌柜”接到电话,对方向其询问是否已“出淘”。虽然铁定“不出淘”,但七格格此前的确已在麦网“现身”:作为供应商与麦网合作,在麦网的平台上开始销售。目前,像七格格这样的淘宝服装品牌,“入驻”麦网的还有不少,比如艾米,裂帛(RIP)、粉红大布娃娃等。

  麦网规定,他们要引入的第三方供应商,首先,风格要成熟、稳定,并与其目标客户群相吻合;然后,对样衣的质量、面料等方面进行评估;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作为第三方供应商的分销平台,麦考林要考虑利润空间。比如,淘宝上成长起来的一些品牌,因为竞争激励,一开始就以低价去做的,它可能就没这个空间,也就没办法合作。除了淘宝品牌,麦网还有多种合作对象,包括一些做代工、外贸的企业,以及传统渠道的品牌商等。

  麦网一般跳过所有经销商,直接与品牌商合作。截至目前,麦网引入的第三方品牌共有300多家,其中女装有20多家,男装是10多家,还有50多家童装、鞋包之类的品牌,余下为健康美容和家居品牌。其中,欧莎、拉夏贝尔、芮儿(Ria)、艾米(Amii)等都已经成为麦网的女装供应商,男装中,也引入了诸如Masa Maso, 李宁、宜而爽、斯波帝卡、tony jeans等品牌的产品。

  库存策略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库存周转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由此很多电商企业在对待第三方代销品牌的时候,都会走“不吃库存”,采取代销的方式。代销最大的问题在于,货品的库存没有保障。因此,麦考林与大部分品牌商的合作,都采取买断的形式。但服装家居等百货类的产品,个性都比较强,这使得前期的销售预测更加难做,就容易造成库存。

  麦考林早前就设置了专门负责库存控制的部门,每天监控所有品牌的进销存货,并负责及时补单、跟单,同时与品牌商沟通清理库存的销售方式。对于引入的第三方品牌,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用户评价不好、销售额不高、库存周转不好,在同期引入的品牌中,排名靠后的,就会被提醒。如果接下来表现没有改善的,就可能被下架了。

  麦网的自有产品,都是从工厂直接定制,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这样跟单的速度、补单的速度,相对更快。在麦网的工作流程中,负责引入品牌商的第一道“门槛”,是BD(业务开发)部。为了提高效率,BD会一次性联系到多个商家,然后同时进行沟通。BD只负责谈判和协议签署,是否合作,还要经过营销部门的判断、质检部门的检验等流程来最终决定。BD对价格和最终的合作与否,没有决定权,但要负责推进整个流程的进展。

  “24小时服务商”

  在麦考林看来,作为其很重要的一部分消费群体——中国的白领阶层,他们的需求存在差异化。比如,办公室白领周一到周五忙碌,目录、打电话或上网订购比较适合他们;周六、周日,甚至工作日的下班时间,门店零售会比较忙碌。麦考林希望成为一个“提供24小时服务的商业公司”,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

  麦考林的实体店看重的是中国二、三线,甚至四线市场的机会。目前,麦考林的实体店已经450多家,一、二、三线城市均有分布。在已有的实体店中,约70%是加盟店,而未来计划中的2000家店,也将以加盟店为主。但是,三年2000家的速度,也并非易事。截至2008年3月31日,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店铺总数2,211家,其中1,927家为加盟店,但实现这个数字,它用了十多年。

  挑战:如何真正并行?

  在如今租金、人工包括电费都节节高的情形下,门店如何盈利?据麦考林估算,一家店平均要投资20多万左右,平均一年多就能收回投资。提高加盟商盈利的另外一个方法是降低库存。目前,有约20%-30%的加盟店与麦考林之间是代销关系,库存算麦考林的;而其余多数都是订货,买断式的,加盟商自己承担库存,不过会有10%左右的退货额度,麦考林每年有多次订货会。

  其次,麦考林已经在成都、北京,广州、上海建有仓库,并以此缩短配送半径和时间。现在来看,门店库存基本控制在60天以内。麦考林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和后台系统的积累可以应对“线上+线下”渠道的并行。

  目录“让位”

  目录只是一个媒体广告,是互联网的补充,麦考林已经不把目录看作一个单独的渠道。事实上,目前也很难判断,一个客户到麦考林购物,究竟是通过网站看到的消息,还是因为目录的作用。

  目前,在麦考林的整个销售额中,从互联网上直接获取的定单超过了半壁江山,剩下的份额基本上由线下实体店和目录平分。2009年,目录带来的销售还将近占到总量的50%。再往前,1996年,麦考林一诞生就贴着“目录邮购”的标签,后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目录邮购公司。2009年,其每月发放的目录达到500多万册,目前每月也有上百万册。

  据麦考林介绍,麦考林配备了专业的摄影师,每期目录的所有图片都聘请专业模特拍摄。除了女装,男装、童装母婴、家居和美容保健都各有专门的目录,每份都容纳近100页的内容。这些制作精美的册子,对于麦考林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成本。麦考林有一套复杂的模型,根据测算,发一本目录或者一条短消息出去的话,哪种方法有效就用哪种方法。这或许要得益于麦考林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库。无论是从哪个渠道购买商品的顾客,其精准信息都被保存在麦考林的数据库里。目前麦考林只给那些活跃的会员邮寄目录,而一旦数据库里显示某会员一段时间内活跃度降低,就会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正如伟大的战略,听起来很完美,实践起来却非常有挑战性。麦考林“24小时购物圈”的生意业态最终能取得什么成绩,我们将继续保持对这家独特的商业零售公司的关注。

  文/陆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