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许多行业中的人,王海平在最开始工作是在他的老家内蒙古包头的一家国企里做绝缘材料的相关工作。或许源于幼年时就对设计、服装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后他又继续去深造学习了关于服装、设计的课程,自此算是打开了走向服装领域的大门。可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安排的,国企倒闭,从内蒙古来到北京,让自己的视野越发开阔,不断成长,直至今日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
在十五年的打版师工作生涯中,他不仅仅在企业中工作过,更曾参与过许多知名设计师的工作,例如武学伟武学凯工作室、张肇达和席亚青等人。企业和设计师工作室的区别在于企业或许更注重流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范在掌控,个人分工不同,各司其职。而在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则会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也会从中收获良多。“在海兰丝我们的工作通常首先会做出一个产品系列的规格和号型,再根据设计师的效果图和设计师沟通确定它的整体廓形,然后我们就会用平面的或者立裁的手法把结构图做出来,通过纸样表现出来。和设计师或者设计师工作室合作则不太相同,他们都是很有成就的设计师,跟他们合作能学习到很多东西,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做事都是工作狂,我们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熬夜到3点多、5点多。可能明明今天的事情很多、做不完,但他们也一定要做完,要求特别严格。这样我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也会把他们当做我的榜样,和他们一起的工作经历、体验,时时地都在鞭策我。”
在许多刚出校门的设计系学生看来打版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而设计却是能发散思维展现自我的。其实王海平开始也有些抗拒这项枯燥的工作,只是他觉得既然做了这行就要去喜欢它,他可以通过他的表现将设计师的抽象设计慢慢转换成一种具象作品。“我们说版师的水平高低,并不是说他的技术有多强,而是说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各方面。像我在做的时候,很多人就说:‘王海平的版的感觉特别好。’我可能就是把设计的艺术感觉加在了版里,这样和设计师沟通起来也会特别容易。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喜欢制版这项工作了。”但即便已经对制版工艺轻车熟路,对这个工作也越发喜爱,设计依旧深存于他的心里,时不时在工作的间隙中也会兼职做一些企业春夏或秋冬的季度服饰设计,以延续自己心中的设计梦想。“设计师和版师的思维不一样。设计师前期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市场调研、企划、产品定位以及款式的创意、创新。一个设计师如果有一个好版师和他配合可以把他的作品做的更完美,相反则可能会毁了一个设计师。因为我做过设计师,所以我知道怎么和设计师沟通,但是有的版师可能因为成长的过程不一样,呈现的也许就是纯技术的东西,里面可能艺术的东西会少很多。在制版工作过程中,版型师要运用自己的经验、对款式的理解和对廓形的把握、对工艺的合理应用,还要与面料结合起来,最后做出一个完整的样板,扎一个坯样,与设计师共同调整确定。设计师和版师在中间必须有一个可以结合的点。款式简单,这个点就会容易找,如果款式复杂或者造型感特别强、廓形要求特别高,那么就要求版师综合能力要特别强,这样和设计师沟通起来才会更容易。目前,因为服装发展比较快,中国自己本身的发展以及欧美、日韩对我们的影响,于是这就对版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希望未来的版师都能多学习,多和设计师沟通,多看市场,看一些美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多年工作中,有两次的工作经验让他直至今日都记忆犹新。一次是时装周的发布会,一次是2008年奥运期间为央视女主持人沈冰所制作的一系列服装。“时装周那次,我们两天两夜没合眼,因为特别急。那个时候特别累,但是发布会结束当天看到自己的东西在台上受到大家欢迎的时候心里面是特别有成就感。为沈冰制作服装的时候,因为她是为奥运主持所以特别重视,我和样衣、设计师一起修改了特别多次。我记得有一次一件鱼尾的衣服,上面是衬衫,下面是鱼尾,衬衫上的装饰我亲手就别了很多次,但是她都不满意。因为当时特别着急,改了两次之后就拿走了,拿到电视台试穿之后不合适就又拿回来修改,重新做了很多地方的调整,最后让她特别满意。”
似乎每一个从事服装版师工作的人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都有一项“逛商场”,王海平也不例外,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去商场里看那些国外的设计,比如新光天地、世贸天阶和连卡佛。除此之外的,他还喜欢爬山、健身,“除了逛商场之外,剩下的时间我可能会去爬爬香山。我有一张月票,每个星期都会去爬山,因为你有一个好的精力才会能更好的投入工作。没事儿的时候还会去健身房,有时候工作忙就集中一个阶段去”
文/本刊记者 沈亚欣 摄影/黄天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