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涛 主播制片的两个星空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王翰涛,主播,制片,音乐
  • 发布时间:2011-08-18 09:45
  从电台的DJ到电视台的主播,从演员到制片人,从杭州到北京,他似乎从未停下来过,一直向前走着。这条路他走的很顺,但却也不是没有磕磕绊绊。他曾让我们听到太多好听的音乐,也让我们的成长不再孤单,为我们建筑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是王翰涛。

  百变

  我想关于王翰涛的这一切应该从音乐说起,因为如果没有对音乐的喜爱,也许今天我们不会看到他百变的身份。当然,除了音乐之外,或许还有一项,那就是戏剧。

  很难将浙江大学理工科的背景和他结合起来,因为主持人是这世界上需要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人群之一,所以在我心中,能在这个领域做得突出的,至少要是人文科系毕业生,可他却不是。

  他说他是幸运的。大学里参加戏剧社,练就了低沉、富有磁性的好嗓音。因为是“打口碟”的大户,对音乐有着一股子执着的热爱,机缘巧合之下做了电台的DJ。

  曾经的“凡人咖啡馆”让他对午夜的音乐节目产生了兴趣,就在刚刚好的时候,这机会就放在了他面前,然后他便抓住了,再然后就有了现在。深夜节目的DJ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能俘虏一个人的心灵,午夜梦回的时候,一首好歌,配上悠悠的话语,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沉迷过这样的电台世界。直到现在,还有人常常想起当年的他,怀念他那时的节目。他曾经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建筑精神的围栏,让迷失的孩子找回前路。无论后来如何,至少那时,人们记得他曾带来的那份感动。

  十年之前,我还穿着校服在电视前不定时收看着他的节目。十年之后,我依旧还是习惯性在心里叫他一声“小涛哥哥”,仿佛岁月在这十年之间都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十年里,他不仅主持,也出过单曲,演过话剧,甚至当上了电视剧制片人,并出演了其中的角色。人们在介绍他的时候也不仅仅再是DJ或VJ小涛,更多是加上了“时尚男主播”的名衔。

  他也尝试着要做自己的品牌,每次看到朋友的原创品牌都会表示支持,不过问道他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他却又说:“时候未到。”但这也是他的梦想之一。他说:“时尚是一个产业。可能就是一种去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骗局,来刺激你的消费,让你觉得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要生活的更好。很多人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都是没有品味的,只是希望可以快速的一步到位的进入到那种生活或者那个阶层当中,所以可能名牌、LOGO都要显示出来。现在的时尚可能是艺术和生活的中间带,让真正懂时尚的人去试图了解艺术,让艺术进入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这才是他心中时尚的意义。

  接手《创意星空》之前,他也曾经想过做类似的节目,于是接棒伊始,他就用心地在做。三年过去了,不仅是每一季的选手们从中得到了收获,他自己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从最开始纯粹的喜欢到现在,他了解到更多和时装、设计相关的知识,他说每次听那些评委点评,都能感受到设计的根源,而很多事情是即便你不是这个行业的一员,这种充满开拓性的思维方式也能帮助你打开视野。其实,这恰恰也是我喜欢参与其中的原因之一。

  作为主持人,他是细致的,每一个出场前的细节他都会仔细检查。录制电视节目,细碎的格子和条纹都是禁忌,因为会在电视画面上产生一种晕眩的感觉,业内人称之为“爬格子”。有时候和编导们聊天,她们也说:“小涛是一个对细节要求很严的人”。采访的时候咖啡馆里人音嘈杂,他便自然地拿起录音笔,让声音更好的被收录进来,这也是他的细致。每个节目,我们所看到的是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幕后的工作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说如果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对他说:“今天你的状态不好。”或者“你的这件衣服不好。”他就会特别的难过。

  从去年到今年,他还是像每一年一样忙碌,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而这一年不同的是,他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星光都市》正式上线,并且从第一季的收视反馈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是这一年中他最好的作品,也是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电视剧里,他饰演的角色叫做“周翰”,一个和王翰涛本人背景相似的角色。同样的理工科出身,同样的知名男主持人,但不同的是,他说:“我没有周翰那么好。”公司想让王翰涛在戏里成为一个“新好男人”,但是他却更希望这个人物是有骨血的,是真实的,有爆点的。如果按照最开始剧本里的设定,周翰更是个没脾气的老好人,王翰涛说:“这样的人演起来太没意思了”所以也便有了后来的周翰。第二季的周翰,或许有缺点,或许会犯错误,或许不再那么完美,但是却一定更真实。

  本色

  《本色》是他许久前的一篇博客文章,不小心又被我翻出来。读过之后,在我心里是有些感动的,因为那里有他成长的足迹。和他相比,在年龄上我还是个小姑娘,感动是因为这个小姑娘也经历着那样的旅程,慵懒却又停不下自己奔跑的脚步,想要逃离却又不知归途何在。在为别人建筑精神上的麦田的时候,我们却时常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想那是每个人年轻时都曾经历的,或许是迷失、沉沦、寻找、重生的过程。文章的最后,本色找到了新的名字:无论什么时候在内心深处一定要真实的面对自己。我很喜欢本色的这个新名字,也喜欢他的不做作和他对生活的态度。

  他的朋友开了一个画室,一群好友用画笔勾勒着自己内心的世界。他吃惊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画。他的处女作叫《人生》,看似简单的线条,却是融合了千言万语。我不是心理大师,无法准确解读出他的故事,我只是知道,那故事背后拥有了太多内容。你看到的是他的笑容,但我相信还有一个他躲在自己内心的小世界中,维护着心中的那一片独一无二。

  母亲对他来说影响巨大,因为让他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也造就了他对别人宽容,对自己苛刻的个性。

  这世界上有些人是“差不多”先生,什么都差不多就得了,可是他一定不是。

  甚至可能这种不将就在感情上也是如此。他希望他的另一半是独立的、有主见的,不一定赚的有多少,事业做的多好,但是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不要依附于他,他希望双方是有不同的,可以彼此交流、沟通、成长,即使吵架也是好的,至少是种沟通。

  他是杭州人,生活在北京多年,如今每个月还会回到杭州4、5天录节目,只是那些旧日里的“西湖美景三月天”似乎早已湮没在时光之中。

  他曾经这样写过:“北京是一个外表严肃,内心荡漾的中年人,扶着上有历史古都的老,搀着下有国际都市的小,步履维艰,血脉不畅。而杭州则是一个心思聪慧,眼带桃花的小妞,存着点少女时代的文艺情结,却早抱定了要嫁入豪门的决心,风情未满,活力充沛。”他说北京是复杂的,多元的,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其他人都无关,但是杭州却不是。他的描述中,杭州浮现出的是一片灯红酒绿,是喧闹和沉浮,但那依旧是他的故土,即便已经远去。

  我想本色里,有个他是喧闹的,还有一个他是安静的,甚至也许是柔软的、细腻的。我不想过度揣测他的故事,但我相信他是会越来越好的,找到与他共同成长的人,继续行走于这条未知的路上。

  文/本刊记者 沈亚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