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业经理人的千亿征途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苏宁电器,营销,李斌,经理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2 10:36
8月25日,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副总裁李斌到易购报到上班。短短3年间,这个苏宁的网购平台已经换了3位掌舵者。
此前的主事者凌国盛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新的人事任命苏宁高层权衡再三。李斌中选的理由:其一,长期分管数码、通讯、IT产品的采购营销,这些品类是网购的重头;其次,年富力强,善于学习,适合担当开辟新天地的重任;其三,过往的成绩没有让人失望过,自2005年加入苏宁,不论分管何种品类,部门业绩都迅速蹿升。
李斌语言平和,逻辑严密,鲜有个性的表露,尤其谈到用人时,其表述与苏宁人事总管、不苟言笑的副总裁孟祥胜如出一辙。但凡在苏宁内部能得到重用者,大致都已被锻炼成“事业经理人”——有别于人们熟悉的职业经理人,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事业经理人应具备终极使命感。
根据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规划,2020年易购将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占据苏宁电器整个零售帝国的半壁江山。按此进行倒推,易购在2015年应达到千亿规模,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中期目标将由李斌来完成。
挑战是不言而喻的,苏宁电器(股票代码:002024)2010年的销售额不过755亿元,其线下业务实现千亿体量可能要到2012年,苏宁电器从零到千亿之巨整整花去23年。李斌的时间则只有4年。
集团军作战
李斌的自信,来自苏宁体系的强大后援。2011年2月,苏宁电器宣布对易购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公司化独立运营,其最直接目的就是方便一线管理者相机行事。此前,易购只是总部数十个平行的运营中心之一,行事颇受牵制。“比如促销活动,线下有非常成型的规则,线上促销则要时刻响应竞争对手的策略,还时常亏钱,易购得去审批报备,说服营销总部了解促销的需求,层层审批下来可能要5天,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李斌举例说。
易购独立之后,采购、运营、推广、信息、财务等细分职能,都匹配了专门的机构,精细化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李斌这样的管理者被授予了更大的权力,“在预算范围内都已经充分授权,比如,公司95%的重要促销我能直接拍板,只有大概5%超过授权范围,需要上报给总裁或者与其他平行部门商讨。”
这种组织架构的转变,源于苏宁整个线上业务的战略调整。如果说过去,苏宁高层尚纠结于线上线下差价等技术性问题,并质疑电商巨额亏损挣得的一亩三分地究竟有多少商业价值,那么,现在的策略,似乎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山头、占据战略主动,“毫无疑问,苏宁的目标就是要在3-5年内做到线上B2C的行业第一”,张近东说。
为了加速战略目标的达成,苏宁采用“兵团化”作战的方式,将各职能模块化建制逐一划归易购:2010年2月,易购上线时部门人数约40多人,现在团队规模超过1000多人,多数人员来自苏宁旧有体系,同时专门划拨了一支300人左右的信息化团队;除了共享采购和仓储资源,物流部门专门招募超过2000人的配送员,在全国68个城市筹建超过200个快递点,并在枢纽地区建设10个全自动化存储和分拣仓库。
由于苏宁在采购、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等后台体系作了整体规划,李斌可以更聚焦核心的议题,即尽快带领团队去熟悉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提升非3C品类的供应链效率。
李斌坦言,易购研究网购的消费行为还远远不够,欠缺很多“软性知识”,“比如搜索,用户直接输入‘iPhone4’,说明他对产品了解清楚了,就是冲着价格来的;可如果只输入‘手机’,可能表明用户对于买什么还不太清楚。那么,易购该怎样去服务好?”此外,还要再造行军者。易购集合了一支具有苏宁血统的“军队”——大量骨干来自实体店,李斌不断告诫他们“不要照搬线下模式”,比如线下销售,用户可以跟售货员进行互动,但是线上沟通就很少,就要思考如何吸引流量,如何进行信息告知等。易购现在将整个网购的操作流程分成20多个,李斌希望流程细化到超过100种,为用户体验带来更多的价值。
另一方面,易购的长远规划是打造综合类的B2C平台,非3C类的商品数量将占据六成份额,如何在熟稔的电器品类之外,快速建立平台在供应商中的影响力,将长期考验李斌及其团队,联想到京东商城在百货、图书领域拓展话语权的艰难,这项工作绝非易事。
相对而言,线上与线下的价格冲突不是李斌关注的重点。苏宁高层定位易购的职责是“争取线上用户”,其定价自然要遵循线上的规则,如果用户在苏宁实体店体验完,选择在易购下单(当然,实体店员工不会主动提示这么做),李斌一样欢迎。他相信,线上与线下运营费用的差别大体是2-3个百分点,网上销售固然降低了租金、人员以及样机等成本,但是其物流配送和客户获取成本相对高昂。此外,苏宁一直在倡导供应商将产品差异化,“这一点联想集团做得比较突出,其差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李斌说。
张近东的“空杯”
外界常怀疑的是,类似苏宁这样庞杂的组织体系,究竟能否孵化出行动敏捷、植于网络的新零售物种?具体到李斌,即便易购独立性再强,身处一个等级体系严密的系统内,即便其干事业热情不输于创业者,行动自由终究会受到不少掣肘。
比如,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的竞争对手大可发布一款客户端,允许用户在苏宁店铺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比价,再引导用户到京东等下单,易购却不能以相同策略跟进;其次,目前易购尚不能共享苏宁在线下积攒的8000万会员的用户资料——实现共享预计要到2013年之后;再比如,独立电商的创业者可以直接指挥所有后台部门来改进用户体验,为做强某些品类而承受战略性亏损,李斌能调动的资源范围要窄得多,不少议题要更高层介入才能协调,至于是否以及如何承受战略性亏损的议题,估计更不是其所能掌控的,易购尚在苏宁电器上市公司体系内,这方面的包容度有限。
在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领域,时间往往是最耽搁不起的。或许,李斌的挑战不仅在于动员下属尽快熟悉新的运作模式,更要具备强大的游说和协调能力,将一线的需求迅速反馈到高层,让他们接受可能有悖于传统的商业逻辑。这并不容易,线下的苏宁依然强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作出改变的动力,更何况,传统零售商的电子化迄今没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可循。
李斌的一大优势在于,他直接向张近东汇报。行事稳健的张近东,对新生事务不乏热忱和敏感,他笑称自己是中国网上销售最早的践行者之一,早在1998年底,他和副董事长孙为民特意到中关村蹲点两天,考察电子商务,后来才有了与新浪网一次不太成功的合作。苏宁发力网购已然有“赶晚集”之嫌,张本人颇有“空杯心态”,坦承关于部分线上竞争对手的每篇报道都会阅读,他在琢磨对手的章法和实力。易购当是张近东的心头肉,前不久去美国,他专门访问硅谷,准备收拢人才以迅速提升易购的信息系统。
2011年是李斌千亿征途第一站,易购已喊出销售突破80亿元的口号,前6个月的销售额是25.69亿元,要完成目标,下半年环比增长必须达到100%以上。李斌踌躇满志,“为什么苏宁有很强信心?绝大部分B2C网站价格诉求是第一位的,我们连这个最大的优势都还没发挥。”
……
此前的主事者凌国盛因身体原因挂印而去,新的人事任命苏宁高层权衡再三。李斌中选的理由:其一,长期分管数码、通讯、IT产品的采购营销,这些品类是网购的重头;其次,年富力强,善于学习,适合担当开辟新天地的重任;其三,过往的成绩没有让人失望过,自2005年加入苏宁,不论分管何种品类,部门业绩都迅速蹿升。
李斌语言平和,逻辑严密,鲜有个性的表露,尤其谈到用人时,其表述与苏宁人事总管、不苟言笑的副总裁孟祥胜如出一辙。但凡在苏宁内部能得到重用者,大致都已被锻炼成“事业经理人”——有别于人们熟悉的职业经理人,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事业经理人应具备终极使命感。
根据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规划,2020年易购将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占据苏宁电器整个零售帝国的半壁江山。按此进行倒推,易购在2015年应达到千亿规模,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中期目标将由李斌来完成。
挑战是不言而喻的,苏宁电器(股票代码:002024)2010年的销售额不过755亿元,其线下业务实现千亿体量可能要到2012年,苏宁电器从零到千亿之巨整整花去23年。李斌的时间则只有4年。
集团军作战
李斌的自信,来自苏宁体系的强大后援。2011年2月,苏宁电器宣布对易购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公司化独立运营,其最直接目的就是方便一线管理者相机行事。此前,易购只是总部数十个平行的运营中心之一,行事颇受牵制。“比如促销活动,线下有非常成型的规则,线上促销则要时刻响应竞争对手的策略,还时常亏钱,易购得去审批报备,说服营销总部了解促销的需求,层层审批下来可能要5天,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李斌举例说。
易购独立之后,采购、运营、推广、信息、财务等细分职能,都匹配了专门的机构,精细化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李斌这样的管理者被授予了更大的权力,“在预算范围内都已经充分授权,比如,公司95%的重要促销我能直接拍板,只有大概5%超过授权范围,需要上报给总裁或者与其他平行部门商讨。”
这种组织架构的转变,源于苏宁整个线上业务的战略调整。如果说过去,苏宁高层尚纠结于线上线下差价等技术性问题,并质疑电商巨额亏损挣得的一亩三分地究竟有多少商业价值,那么,现在的策略,似乎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山头、占据战略主动,“毫无疑问,苏宁的目标就是要在3-5年内做到线上B2C的行业第一”,张近东说。
为了加速战略目标的达成,苏宁采用“兵团化”作战的方式,将各职能模块化建制逐一划归易购:2010年2月,易购上线时部门人数约40多人,现在团队规模超过1000多人,多数人员来自苏宁旧有体系,同时专门划拨了一支300人左右的信息化团队;除了共享采购和仓储资源,物流部门专门招募超过2000人的配送员,在全国68个城市筹建超过200个快递点,并在枢纽地区建设10个全自动化存储和分拣仓库。
由于苏宁在采购、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等后台体系作了整体规划,李斌可以更聚焦核心的议题,即尽快带领团队去熟悉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提升非3C品类的供应链效率。
李斌坦言,易购研究网购的消费行为还远远不够,欠缺很多“软性知识”,“比如搜索,用户直接输入‘iPhone4’,说明他对产品了解清楚了,就是冲着价格来的;可如果只输入‘手机’,可能表明用户对于买什么还不太清楚。那么,易购该怎样去服务好?”此外,还要再造行军者。易购集合了一支具有苏宁血统的“军队”——大量骨干来自实体店,李斌不断告诫他们“不要照搬线下模式”,比如线下销售,用户可以跟售货员进行互动,但是线上沟通就很少,就要思考如何吸引流量,如何进行信息告知等。易购现在将整个网购的操作流程分成20多个,李斌希望流程细化到超过100种,为用户体验带来更多的价值。
另一方面,易购的长远规划是打造综合类的B2C平台,非3C类的商品数量将占据六成份额,如何在熟稔的电器品类之外,快速建立平台在供应商中的影响力,将长期考验李斌及其团队,联想到京东商城在百货、图书领域拓展话语权的艰难,这项工作绝非易事。
相对而言,线上与线下的价格冲突不是李斌关注的重点。苏宁高层定位易购的职责是“争取线上用户”,其定价自然要遵循线上的规则,如果用户在苏宁实体店体验完,选择在易购下单(当然,实体店员工不会主动提示这么做),李斌一样欢迎。他相信,线上与线下运营费用的差别大体是2-3个百分点,网上销售固然降低了租金、人员以及样机等成本,但是其物流配送和客户获取成本相对高昂。此外,苏宁一直在倡导供应商将产品差异化,“这一点联想集团做得比较突出,其差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李斌说。
张近东的“空杯”
外界常怀疑的是,类似苏宁这样庞杂的组织体系,究竟能否孵化出行动敏捷、植于网络的新零售物种?具体到李斌,即便易购独立性再强,身处一个等级体系严密的系统内,即便其干事业热情不输于创业者,行动自由终究会受到不少掣肘。
比如,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的竞争对手大可发布一款客户端,允许用户在苏宁店铺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比价,再引导用户到京东等下单,易购却不能以相同策略跟进;其次,目前易购尚不能共享苏宁在线下积攒的8000万会员的用户资料——实现共享预计要到2013年之后;再比如,独立电商的创业者可以直接指挥所有后台部门来改进用户体验,为做强某些品类而承受战略性亏损,李斌能调动的资源范围要窄得多,不少议题要更高层介入才能协调,至于是否以及如何承受战略性亏损的议题,估计更不是其所能掌控的,易购尚在苏宁电器上市公司体系内,这方面的包容度有限。
在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领域,时间往往是最耽搁不起的。或许,李斌的挑战不仅在于动员下属尽快熟悉新的运作模式,更要具备强大的游说和协调能力,将一线的需求迅速反馈到高层,让他们接受可能有悖于传统的商业逻辑。这并不容易,线下的苏宁依然强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作出改变的动力,更何况,传统零售商的电子化迄今没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可循。
李斌的一大优势在于,他直接向张近东汇报。行事稳健的张近东,对新生事务不乏热忱和敏感,他笑称自己是中国网上销售最早的践行者之一,早在1998年底,他和副董事长孙为民特意到中关村蹲点两天,考察电子商务,后来才有了与新浪网一次不太成功的合作。苏宁发力网购已然有“赶晚集”之嫌,张本人颇有“空杯心态”,坦承关于部分线上竞争对手的每篇报道都会阅读,他在琢磨对手的章法和实力。易购当是张近东的心头肉,前不久去美国,他专门访问硅谷,准备收拢人才以迅速提升易购的信息系统。
2011年是李斌千亿征途第一站,易购已喊出销售突破80亿元的口号,前6个月的销售额是25.69亿元,要完成目标,下半年环比增长必须达到100%以上。李斌踌躇满志,“为什么苏宁有很强信心?绝大部分B2C网站价格诉求是第一位的,我们连这个最大的优势都还没发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