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得红点奖吗?对,就是那个德国出生的、名扬四海的“reddot”,那个莫名其妙被中国设计师用来明码标注自己身价的欧洲人创立的设计奖项。在近年来的颁奖名单上,大中华区产生越来越多的获奖企业和设计公司,手捧红点传达设计奖上台领奖,却在随后的自我宣传上,把红点传达设计奖旋即简称为“红点奖”。另有获得红点概念奖和红点初级奖的人,也干脆自我宣传获得了“红点奖”,凭借这顶“被简化”的“红点奖”的光环,足以模糊圈外人的判断力,恣意挥霍通往名利前程的吹捧。
能够被简称为“红点奖”的仅指红点产品奖一项,这一点必须事先非常明确地提出来。创立“红点奖”并赢得世界声誉的正是这个门槛苛刻的红点产品奖,它只允许其产品连续几年上市销售的公司或企业,才能为其产品申报红点产品奖。
所以,在正宗的简称“红点奖”的红点产品奖得主名单中,历来只出现公司名字,不涉及个人。比如,2011年的红点产品奖获奖产品BMW5系列小汽车Touring Passenger Car,获奖者名字为“BMWGroup”;获奖产品HTC EVO 4G 移动电话,获奖者名字为“HTCCorporation”;而iPhone 4 的获奖者名字则是“Apple Inc.”;2010年红点年度客户奖的获奖者名字则是Audi(奥迪公司)。那么,那些在中国区被模糊化宣传的个人获奖证书,又是哪里来的?
能够在证书上写自己名字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红点产品奖之外的新花样,或者说是衍生奖项。诸如,红点概念奖、红点传达设计大奖、红点初级奖——针对在读学生和在过去两年内毕业的新兴设计师的鼓励性质奖项,以资鼓励那些值得更上一层楼的好创作。至于发展出大中华区红点概念奖,则又是更远的一回事,远得都快风马牛不相及了。事实上,红点概念奖、红点初级奖等衍生奖项与一般国内设计竞赛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究竟是缴纳昂贵的欧元参赛费,还是使用中文免费参赛。但对于大中华区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在这里的人们不关注英文新闻,却迷信外文,一切都可以被堂皇地简称为“红点奖”。于是,在欧洲也堪称昂贵的红点奖高额报名费,在大中华区却被挤破了头颅,其结果当然是沾上红点奖光环的中国区设计师突然多了起来。
有趣的是,红点产品奖之外的这些新奖项的开辟,短短数年竟然让红点奖的经济收益翻倍增长,成为主办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请注意一些端倪,譬如,红点概念奖的受理地点为新加坡,不是在德国,并特别设立中文网站,以便全球说中文的同胞们都能报名参加,最大限度地扩容红点奖报名费征收范围。但一切却被解释得合情合理:红点产品奖门槛苛刻,为了褒扬那些颇为可贵的设计ideas,所以设立几项个人参赛奖项,鼓励默默无名却渴望扬名世界的亚洲年轻人。”
更颇具创意的是,据说在设立于北京的德国红点奖中国办事处里,以上作品的报名费可以内部打折,最多每件可以打折到50美元,在籍学生和新兴设计师八折优惠,特色鲜明。那些报名参赛的年轻学生,大都家境颇丰,同样的作品倘若没有经济实力,只能参加不收参赛费的中国各类设计奖竞赛,望钱兴叹。至于报名红点产品奖的参赛费,对于参赛生死未卜的中小公司来说同样是天价。商业的红点奖,并非想象中那般“德式”公正。
商业眼光锐利的德国人,拥有全世界都知道的优点:谨慎严肃。但别忘记德国人的国际贸易头脑也是相当好的,德国货一直在几大洲大批量贩卖着。这个清醒的德式商业头脑,严谨充分地利用大中华区对德国品质的彻底笃信。盯准每年数以十万计的设计新人层出不穷的中国市场,推出的红点衍生奖项,十年前尚遮遮掩掩登陆中国,如今彻底放手一博,在大中华区开辟崭新的发展契机:既能扬名,又能赚钱。近年来,红点奖的声誉衰落,犹如LV的名声败坏一样,正应了有得必有失的常理。
相比之下,更权威的iF产品奖报名费用低了许多,权威性则高了许多。创立于1953年的iF奖评审,执行典型的、严苛的德国工业产品标准,是国际公认的一流工业设计鉴定标准,每年都是世界一流厂商的竞技场,因为倘若产品能够获得iF奖认证,就意味着成为行销全球的杰出保证书。很多世界级公司,即使像芬兰的POLAR这个全世界顶级户外运动手表的设计与制造公司,每年只报名参加iF产品奖,摒弃时尚宠儿红点奖。在我的专访中,他们的主设计师表示,目前仍然没有参加红点奖的打算。无意义的竞争,既然都是一种对创造力和睿智思维的褒扬,那么就选择自己认同的参加。
中国真有人获得红点产品奖就被欧洲认可了吗?不妨回顾一下最成功也是最正宗的一次中国的红点产品奖得主海尔电器。十二三年前曾以一款精灵鼠造型的吸尘器获得殊荣,只是欧洲人继续相信他们的飞利浦电器,至今不相信中国电器企业的品质,即使有个红点产品奖垫底。最近,终于见到TCL公司倾尽全部物力财力,打造出颁给它的电视机的红点产品奖,之后却没了后文。
另一方面,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的当代设计师哈里.考斯基宁,尽管其作品已被永久性陈列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他的囊中从来没有一个红点奖。自己的实力自己知道,不需要德国人来干涉。欧洲国家大都拥有自己的优质产品标准,其品质向来不输于德国,甚至胜出,比如瑞典的沃尔沃汽车、芬兰制造的顶级破冰船、VERTU高端手机等。即便受到青睐,德国产品亦绝非整个欧洲最高水准的全权代表。
创立于1955年的红点奖原本是一个目的明确、评审严谨的公正与实效奖项,不牵涉对设计师高贵或低贱的主观评定。德国人的干涉、欧洲人的眼光、德系产品评审标准,这些兴许只有在一个设计评价体系尚处模糊摸索状态的国家,才得以横行霸道。或许,对红点奖这份西洋镀金的狂热可以再冷静一点,再自信一点,除了德国的“小红点”,这个地球并非不再旋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