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私募基金十大事件盘点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私募基金,内幕交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2-24 13:47
又值一年岁末年终时,对中国私募基金而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暗涌。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2,有过哪些难忘?私募排排网为您一一盘点……
1、基金第三方销售开闸 销售方式多元化
2月22日,证监会公布了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名单,诺亚正行、好买财富、深圳众禄、东方财富 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四家机构“中选”。随后,陆续有其他第三方机构获得销售牌照。这意味着筹划7年之久的基金第三方销售正式开闸。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有望成为基金销售市场上的“鲇鱼”,给行业和投资者带来双赢。
点评: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的进入,将推动整个基金销售行业的变革,销售渠道和服务方式将更加完善,投资者将获得更全面、更适合的基金产品、更多样化的费率,以及更客观理性地资产配置服务。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在同一产业链上,合作大于竞争,更多是伙伴,完全可以合作开发新客户,也可以在售前售后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合作。
2、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12年3月29—31日,历时三天的第六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私募精英齐聚一堂,以“云私募时代---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对目前的私募股权、私募证券行业现状作出思考,寻求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2012年的投资方向。
期间顺利举办“2011年最佳 私募基金投资者报告会”、“中国私募名家大讲堂------ 靳海涛 培训讲座”、“期货私募与量化对冲分论坛”、“PE与FOF分论坛”、“私募基金与名人企业家联谊鸡尾酒会”、“第六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主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并颁发了由融智评级研究中心及私募排排网独家评选的 “2011最佳私募基金管理 机构”、“ 2011年中国最佳本土PE管理机构” 和“ 2011年中国优秀本土PE管理机构”等年度最高荣誉奖项。
点评:作为私募基金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年度盛会,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已经顺利举办六届,为私募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出思考,助推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3、李旭利老鼠仓案件开庭审理
2012年6月12日,备受关注的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案在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旭利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控辩双方就5大焦点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检方认为,应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追究李旭利的刑事责任,建议法庭对其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而辩方律师则为李旭利进行了无罪辩护。法庭宣布将会择期宣判。
点评:在证监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背景之下,在投资者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逐步苏醒的今天,李旭利老鼠仓案最终的结果恐怕会超过此前公众预期而成为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一是可能通过严厉的判决来树立执法标杆。二是,即便不重判,但会从此明确更严格的法律界线,让大多数人感到管理层“动真的”了。它告诉市场:严格监管的时代来临,放任自由的日子结束了。
4、信托账号开闸 私募基金喜忧参半
2012年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信托公司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这标志着暂停三年的信托账户终于“再现江湖”。
点评:从表面上来看,这对于私募行业是重大利好,供给的增加能够降低费,进而降低私募基金的成本。但是,对于私募来说,无论的成本有多少,最关键的还是赚钱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赚钱的效应,即使费用再低,投资者也不会“买帐”。如果确实能够赚钱,投资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面对目前股票市场疲弱的局面,私募基金行业已经经历了发行上的萎缩,信托的再次放开能否给私募带来新的增长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5、基金法再审 力推私募基金阳光化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被提交大会进行第二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安民向大会作了修改情况的汇报。此前的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这部法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此次基金法修订,增加了基金管理人遵循规则的规定,删除了理事会型和无限责任型基金的规定,按现行管理体制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规范私募基金的注册、登记和备案。此外,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其资产由第三人管理,进行证券投资活动,其资金募集、注册管理、登记备案、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参照适用本法。
点评:近年来,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非公开募集基金发展之路可谓迅速,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私募都是急功近利地追求投资回报,甚至铤而走险。目前私募的阳光化更多是通过信托来实现,如果能真正给予其“合法”的身份,从信息披露、证券报备等多渠道加强对私募的监管,将有利于树立行业公信力,使行业能更规范健康的发展。
6、2012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深圳举行
10月28日,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主办的“2012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百余位海内外对冲基金精英齐聚一堂,就中国对冲基金未来发展和趋势展开深入的探讨,分享国内外对冲基金投资智慧和发展经验,并对当前宏观经济和A股投资策略进行展望。
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传统策略的阳光私募业绩表现不佳,一批以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债券为投资标的,以量化对冲开始崭露头角。海外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每年都在上升,现在已经达到了2.5万亿美元,传统资产管理向另类资产管理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和高储蓄率带来的市场需求,让中国对冲基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点评:对冲基金在国外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投资工具,但在中国,对冲基金还是新生事物。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有375只,整体管理规模有进一步的提升。私募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明确将私募纳入监管,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规范。对冲基金产品线更加丰富,策略呈现多元化,对冲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7、期货资管放行 期货私募迎来春天
11月21日,第一批于9月份提交资产管理业务申请的18家期货公司正式通过审批。18家首批获得资管业务牌照的公司为:中证期货、国投中谷期货、鲁证期货、海通期货、新湖期货、中粮期货、申银万国期货、国际期货、南华期货、弘业期货、东证期货、光大期货、国泰君安期货、永安期货、浙商期货、华泰长城期货、银河期货、广发期货。有分析认为,在资管业务开户、交易编码申请等细则明确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将正式在市场中“亮相”。
点评:资产管理业务的开闸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20年来业务创新的实质性突破。长期以来期货公司只扮演经纪通道的角色,以手续费作为主要利润来源,这样的经营模式大大制约了期货公司的发展,也造成了手续费恶性竞争情况。另外,期货市场是个小众市场,需要专业机构、专业人才以专业化手段来操作,而最懂期货的期货公司不能做期货,对期货市场本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资产管理业务将使期货公司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拓宽了业务内容及利润来源。
8、王亚伟转投私募 首只产品两千万起步
今年5月离职的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近日低调复出。昔日“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投身私募,告别长期工作的北京,南下深圳设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信息显示,王亚伟出资1000万元,是唯一股东。随后,王亚伟执掌的首只产品昀沣也终于面世。不过,毕竟豪门难入,目前该产品的认购门槛是2000万,而王亚伟此次出山的目标客户锁定为真正的高净值客户,绝大多数投资者无缘购买该产品。
点评:毋庸置疑,王亚伟在公募基金上的成绩目前无人能及,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在其任职期间回报超过1186.99%,并且在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业绩均排名第一。说明他对整个市场规律性的东西,包括博弈当中最根本性的东西的把握也比别人深刻得多。但此次转投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对已经步入中年的他来说,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无论怎样,王亚伟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及其独到的投资理念都将为其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增加无数亮点。昔日的公募基金一哥最终能否演绎王者归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9、债券私募基金弱市走红 运用杠杆放大收益
近两年,当股市持续低迷,股指屡创新低之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债券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一些阳光私募试水债券市场,尤其是今年债券私募如一夜春笋,不断发展。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11月,正在运行的债券私募基金共计218只,其中信托类产品156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62只。11月份以来,通过信托方式发行成立的债券私募基金共计8只,今年以来已经成立121只。首只QDII债券私募——大中华债券募集10亿元,居于榜首。
点评:债券型私募基金在2011年股市较弱的背景下悄然而起,债券投资由于其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型私募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结构化以及正回购来加大杠杆,给劣后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不过,这类投资也有风险,例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对于私募来说,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动管理选择债券、选择在降息通道中发行产品、专业化的投资团队、风散化投资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10、112只阳光私募遭遇清盘 股市严冬考验阳光私募
2012年即将过去,私募行业依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私募基金分化严重,首尾业绩高达70%以上,既有新贵的风光无限,也有失意者的落寞煎熬。阳光私募仍在经历着低迷期,清盘潮仍搅动着私募江湖。继2011年一年阳光私募全年“非正常死亡”数量突破百只以后,今年以来,除去正常清算的阳光私募以外,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因故提前清算的阳光私募数量也达到了112只。
点评:大量阳光私募“非正常死亡”的背后,反映了今年市场操作难度的加大。由于宏观经济下滑,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乐观,导致有真实业绩支撑的优质个股较少,且个股上涨的持续性较差,这使得私募选股上难度加大。此外,加上今年指数已跌至低位,但上涨动力与持续性又明显不足,市场趋势判断的难度高于去年,因此选时的难度也有所提高。但是清盘其实也是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过程,未来估计仍会有大量的私募产品被淘汰。如果私募只能在牛市中赚钱,而不懂得如何在熊市中生存下来,那淘汰是必然的命运。
私募排排网 张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