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悬空寺,顾名思义就是寺庙建在山间或崖壁上,远远看去好像悬在半空一样,我们在顶礼佛像的同时不得不敬佩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说到悬空寺,很多人都会自然想到山西恒山悬空寺,相比之下,江南悬空寺大慈岩却少为人知。

  这一日,路过建德。在一次没有行程的旅途中,决意拜访这一处古刹。

  据当地县志载,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循梦意弃家来此、琢石为佛,号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

  弃车步行,仰视大慈岩,老远就见大慈岩绿意浓浓,从山脚望去,山虽不算很高,可山势十分陡峭。对自身体力作了一下如实评估,毅然决定乘缆车上山。缆车是循环转动的,到站点并不停下,上车须有人相扶,且要快而稳才能坐好。时光轮回,你坐或者不坐,都不会等你。

  从空中鸟瞰长谷,峡谷悠长,有风,缆车晃悠悠的,一个个绿色的小车像可爱的小甲虫在缆绳上蠕动。窝在缆车内跟蒸笼一样,缝里漏进来的山风冰凉,车子动得极慢,一只蜂子在缆车外飞。是风声么,窗外哗哗的声音?友曰,应是山涧溪流。

  山间隐约可见的小道。每年不知道会有多少信徒与访客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如果不是因为行程稍紧,我也更愿意一步步爬上山,山不高,一千多级台阶,不会特别累,却能在微微出汗后更真切地体验亲近自然的惬意,还有那份上山求佛的虔诚。

  出的索道是一处山门。瞧见左侧山壁耸立,高处红柱紫檐建筑悬空,白色栈道一字横开,为绿荫环抱,这就是大慈岩上的悬空寺。登山路由此开始。

  一路前行,见林间灌木丛生,树繁叶茂,大慈岩山系跟黄山应该是一系,山内景色多奇,透过山道上忽明忽暗的光线,青山滴翠,怪石嶙峋,一株成人臂膀粗的蔓藤跨过小径挂到另一株树上,俨然是一架天然秋千。

  远远望去,云雾幽幽飘过,远处的如来金佛时隐时现,一路沿峭壁行至的来时路也时而清晰,时而被遮掩。走得腿肚子微有些打颤,路过一个山坳,见到下面水汪汪似有个湖,寂静的山林中闻得有银铃般的笑声,暗忖,莫不是到了有蜘蛛精的那个盘丝洞?正好歇息。下至山间,只见水平如镜,水清且美,如同一面大镜子镶嵌在青山环抱之中。此处便是玉华湖。一池碧绿的湖水与湖面上的吊桥在四周青山环绕下,构成了一幅美伦美奂的图画。

  从玉华湖上行,是观佛台,从此处可以看到一尊地藏王菩萨的侧面立身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米,宽60米,那黑色岩石和岩洞是立佛的眉毛和眼晴,那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一位大大耳朵、眯缝着眼睛、微微张开双唇的大佛的五官,山顶上的磐石和林木则为立佛头上的螺髻,难怪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说法。

  据说此景原并不知,是一位游客在观看旅游风景照时无意中发现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现已被命名为“中国最大天然立佛”。我看去山石隐约有那些意思,虽不真的惟妙惟肖,也算妙趣天成。

  值得一提的是大慈岩上的天栈云渡,依崖而建,多少让人有些望而却步,担惊受怕,只怕这小柱子不牢固,突然断裂塌陷,毕竟仅靠几根细细的杆子撑起来的,走在上面,脚底下可就是万丈深渊,掉下去不粉身碎骨,也要见马克思。据说以前寺庙和栈道是建在木板、铁链上,更是心惊肉跳,“足底悬崖恐欲崩”。念句佛号,驱赶着自己向前。安慰自己道,佛门之境,得佛祖保佑,心竟然真有所稍安。

  走在镂空的台阶上,脚下可是踩着万丈深渊,自已似乎也变成了飞檐走壁的剑仙侠客。城市里有多处供游人登高望远的高楼大厦,如东方明珠,但在城市乘电梯直达顶楼观光的感觉和在这里攀石崖飞梯,登凌空悬楼完全是两样的。在朋友的嘲笑中用手扶了一个石栏,推一下确实有够牢固,纹丝不动,方敢捉住扑腾的小心脏凭栏俯视脚下的青山绿水。山风许许,视野在颤颤巍巍中开阔,也当是别有情趣。

  出地藏王大殿,进入石壁甬道。甬道时而高大宽敞,时而低矮压抑,弯弯曲曲。时而感到惊叹;时而感到心虚。进得大慈寺,门口是两处石狮。左侧雄狮两前爪子抱一个绣球,右侧雌狮温柔抚摸幼狮,母子嬉戏,血浓于水。此处石狮与别处不同,非宝相森严,观之活灵活现,温柔可亲之意呼之欲出,细忖是否是取的寺名中“慈”之意。

  脚踏入天门,一株几抱粗的古银杏当庭屹立,枝繁叶茂。据说这树已逾700余年,号长生树。长生树挂满红缎,每条缎子都寄托着主人的一份祈祷与祝福,在枝头静静悬吊,默默呼吸清芬的香火,聆听肃穆的佛音。有香客请了香,虔诚地祈祷,我未究其深意,虽对佛心不够虔诚,但在佛光感染下,亦收敛了声息,为那些虔诚的信仰心动。只是不知尘世中的希冀是否会压弯这株千年古树。

  佛教寺庙建筑有其特定的布局格式,且一般按照中轴对称方式排列。据当地的老人讲,大慈岩的寺庙与众不同有三。一是天门与主殿不在同一纵轴线上,这里的天门是斜开的;二是主殿不是供奉如来佛的,而是供奉地藏王菩萨,且是半身的地藏王;三是观音菩萨不进“寺”,她依绝壁站立在露天。这天门斜开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而关于大慈岩的地藏菩萨只有半身像,据传是为了与南海观世音争谁先受到香火,因晚到一步,被先到的观世音施展法力脱不出地面,只露出半截身子,故殿内奉供的地藏王菩萨也就是半身的了。而地藏因抢先成了大慈岩的“正佛”,观音属于“偏佛”,只能位居大殿之外。

  从大殿往上,是云崖阁,在半山腰仰望,云崖阁高挑岩外;入内细观,却发现整座小阁藏于石窟之中,甚是奇特。云崖阁里陈列样貌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彩塑像,有的慈眉善目,形象端庄;有的怪诞狰狞,动作诡异;有的闭目沉思,清净修心;有的呵欠伸腰,安悠自在。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将蛟龙、猛虎当坐骑,神态悠然。我只见这开心罗汉,虽是笑颜,却是嘴角眼角下弯,似笑非笑,略有悲戚,是否心中存着对世人的悲悯冷眼旁观这人世孤独的抗争。

  云崖阁里有一处标有一线天,可观洞内观音。可遍寻洞中,墙上虽有疑似佛龛的孔洞,但未见雕像,不知是否已被毁坏或是移走?俨然只有对面石壁上“一拳”的摩崖古石刻仍在。

  看着对面金佛闪耀,大肚弥勒双面佛,晗首微笑,坦胸露腹,精致细腻,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光,祥瑞之气充盈。然觉得这座后人建造的现代佛像,虽是金碧辉煌,却透着一股世俗之气,多少破坏了一些大慈岩悬空寺庙的古朴、肃穆之氛围。这一寺中的古物,约莫就是门口的那株千年古树和那一对石狮了。

  寺内大殿中有小和尚招呼入殿参拜,问卦谈相,并代诵经百天等等,收费随意,但信者总得奉上几百元。不进寺参拜小和尚也不多言,只懒懒坐在一边,扑桌复眠。大慈寺虽建在这里,极有气势,但其实香火并不多,仅有一些匆匆的游客。毕竟世人皆愿取近道,假如身边有个小庙,而且还算灵验,那是绝不会走这么多路程来这里拜佛的。所以地藏王享受的香火并不多。彼时大都是游人,多在庭院中歇息,在大殿停留者寥寥。寺庙本来就不光亮,这悬空寺在山里,里面透不进光,便更暗了,何况这位是掌管死后世界的地藏王呢。古刹的意味在新修的佛殿及水泥台下略失,但整个景区与其他香火鼎旺的佛寺比,没有排列成堆的商摊,没人向你兜售物品,思及此便也不再介怀,这有些寂静和亲切的古寺,忽让我的心寂静欢喜。

  游完大慈寺,下山去也。大慈岩另有一闻名,长谷溪流。虽不是雨季,溪水有断流,但山势极是陡峭,水流在乱石中行走,落差大了,只有几段山泉便有了小瀑布的感觉。山泉流到缓处,近前吸口带股山林灵气的水气,将手放入泉水中,一股舒爽之意便透遍全身。世人说山水两字是连一起的,假如有山无水,那便是失去灵魂的山了。

  “天下名山寺占多”。自山下再回首看大殿,供奉地藏王菩萨的殿中,香火与信众虽不在众却终年不绝,游客无数却来去匆匆。不管是否是信徒,那份庄严肃穆而又恬然静谧的氛围唯有用心才能感受。地藏王菩萨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所有的佛大约都是如此,本着慈悲之心,俯视苍生,由着因缘度众生,使凡人不再彷徨,摆脱生死之苦,脱离六道轮回,来到清净光明世界中。

  心中有佛人自安。

  文/林小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