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车厂不会告诉你

  在好几年前,中国司机普遍不愿意系安全带的时候,有媒体为此大声疾呼—“车厂不会设计一个没有任何好处的东西装在车上!”笔者曾经对此话深信不疑,然而在行业中泡久了之后,如今回过头去看这句话,其实也不尽然。汽车企业做的一些事,不见得就一定是对的,“原厂”二字真的迷信不得。

  定速巡航的原罪

  很多车友都会觉得定速巡航是个高档玩意,车厂更是以该功能作为营销宣传的噱头。几乎所有关于定速巡航的宣传和认识不外乎两点,第一是省油,第二是可以降低驾驶疲劳。对于第一点,基本上不存在争议;对于第二点,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支持者们认为,该技术避免了司机右脚长时间踩在油门踏板上,从而降低了驾驶的疲劳程度,所以这套技术有助于提升司机的驾驶专注性,进而提升了行车安全。反对者则认为,所谓车载定速巡航功能可以减轻疲劳的说法,其实减轻的只是一只右腿的肌肉疲劳,但却会让司机的大脑更快进入疲劳状态——大脑疲劳和小腿肌肉疲劳其实是两个概念。

  欧洲的权威安全驾驶慈善机构“高级司机协会(Institute of Advanced Motorists,以下简称IAM)”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定速巡航功能,肉体处于长期松弛舒适状态,只消10分钟,超过90%的志愿者其脑电波便会趋于平稳,这表示大脑处于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对于前车距离的判断反应时间将增加0.5秒;如果当时车速为120km/h,急刹车距离相当于增加了近20米。

  再过15分钟,脑电波显示,85%的志愿者的大脑陷入半休眠状态,其具体征象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昏昏欲睡——在这种状态下,司机对于前车距离的判断反应时间将增加1.5秒;如果当时车速为120km/h,急刹车距离相当于增加了50米!这在高速公路上无疑是致命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没有启用定速巡航功能的另一组志愿者,在持续模拟驾驶30分钟后,进入半休眠状态的仅占18%,进入“无聊状态”的仅有30%。所以,在IAM的首席安全驾驶专家Simon Elstow给会员们下发的关于如何避免疲劳驾驶的建议邮件中,居于首条的就是“Disengage cruise control to prevent boredom”,直译过来就是“解除定速巡航以防止无聊”。

  其实笔者自己也在某汽车社交媒体上进行过类似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很有意思,相当部分的车友认为,“在精神状态很好的时候,定速巡航不会带来疲劳”。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里不妨强调一下,定速巡航不是产生大脑疲劳的根本原因,但是却可以让大脑加速进入疲劳状态。根据IAM协会一项多年前的调查,所有和定速巡航有关的交通事故,其司机都是在自认为很清醒的前提下开启定速巡航功能的——无一例外。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汽车厂商就对定速巡航科技的风险结果进行了仔细评估,基于评估结果,汽车厂商们开发出了能具备车距主动控制功能的定速巡航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前车距离进行监测,如果车距突然缩短而司机没有及时刹车,系统会主动刹车降低追尾风险。但是,目前中国市面上的定速巡航系统绝大部分都不具备车距主动控制功能,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究其原因,乃是关于这一块技术的国家标准还是空白。

  除了原厂定速巡航系统,中国的改装市场上还能找到各种杂牌的改装套件,相对于原厂系统而言,这类改装套件危害更大。有车友在网上购买改装之后发现,在定速巡航功能开启状态下踩下刹车,该系统会首解除定速巡航功能,然后才能感受到刹车力道,刹车滞后时间明显比原厂定速巡航系统要长——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这样的刹车滞后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对于定速巡航改装市场,我国的法规以及标准同样存在空白—笔者调查了一下,市面上的定速巡航系统改装件只要满足最基本的3C认证就能合法销售。

  最后,笔者翻阅过某款带有定速巡航系统车型的使用手册,发现这么一句话:“使用定速巡航功能时,右脚应该呈预备姿势放在制动踏板上”……就这么个“预备姿势”,相信比踩油门还累,如此还要定速巡航系统作甚?

  如果司机们不愿意这么辛苦,他们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开启定速巡航功能之后,把右脚放到地板上—右脚放在地板上是一种在驾校被明令禁止的很差的驾驶习惯,因为几乎所有把油门当刹车踩的惨案,都是司机在驾驶时把右脚放在地板上导致的。由于右脚负责控制两个踏板,司机在突然抬起右脚想踩刹车的时候,大脑需要在瞬间做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所以增加了错踩油门的几率。而右脚先踩在油门上,接下来再需要踩刹车的话,大脑就无需做出选择。IAM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志愿者在模拟驾驶系统上持续驾驶长达两个小时,大脑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后,在模拟驾驶程序中突然导入突发事件,有12%使用定速巡航功能的志愿者误将油门当成刹车踩;而不使用定速巡航的志愿者则没有一人踩错刹车。定速巡航系统的普及,无疑助长了这种坏习惯在司机群体中的蔓延。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不具备车距主动控制功能的定速巡航系统都是耍流氓!“定速巡航系统”和“车距主动控制技术”之间应该是刀和刀鞘的关系,不带刀鞘的刀都有弑主的隐患。在某汽车制造商的内部资料中,笔者看到类“不带鞘”的定速巡航系统既不是耗损件,也不是事故件,而被定义为“利润件”。对于任何汽车品牌而言,“利润件”都属于比较灰色的词汇。有的利润件纯粹是为了赚钱,并不会害人—我们姑且将其视为是用淀粉做成的保健品;而有些利润件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会将一些不安全隐患带给消费者—个人认为这种性质和害人的假药差不多。所以说,后面这一类 “利润件”是有罪的,但是我们不能责怪某些汽车制造商缺乏道德,因为车厂的道德从来都是要靠国家标准来制约的。

  笔者在此公开呼吁:请广大车主不要使用不具备车距主动控制功能的定速巡航系统,更不要试图改装—因为改装件的质量更烂!如果以上呼吁断了某些厂商的财路,笔者坐等来告。

  原厂胎压不见得正确

  笔者爱车为某车型的性能版本,配备的是普利司通搏天族RE040单导向运动轮胎,而该车型的普通版配备的则邓禄普SP270常规轮胎,然而无论是性能版还是普通版,其官方给出的所谓原厂胎压都是前230kPa,后 210kPa。笔者按照所谓的“原厂胎压”给轮胎充气,肉眼就能感受到轮胎明显缺气。由于轮胎缺气,笔者某次驾驶车辆时转弯动作大了点,结果导致轮毂边缘直接碰到地面被擦伤;在湿地上轮胎抓地力明显偏弱,以至于ESP频频介入;至于车辆油耗偏大,已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问题了……

  笔者仔细检查了轮胎上的标签,发现这款轮胎的最大胎压是350kPa,而邓禄普SP270的最大胎压是300kPa—既然最大胎压不同,两款轮胎为什么要遵循同一个“原厂胎压”?按照普利司通官方说明,正确的胎压应该是最大胎压的80%~100%,换句话说笔者爱车胎压的下限值应该是280kPa,这比所谓的“原厂胎压”明显高出一大截。

  至于充气上限值为最大胎压的100%,笔者也请教过某品牌的轮胎工程师是否有爆胎之忧,回答是不会。因为考虑到测量误差以及气体受热膨胀等因素,轮胎厂家在设计轮胎时,实际可承受胎压往往要比铭牌上的最大胎压值高出30%~50%左右,所以按照100%最大胎压值给轮胎充气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舒适性会差很多。

  其实依照普利司通官网的说法,230kPa的“原厂胎压”相对于邓禄普SP270而言也是偏低的——或许这只是普利司通单方面的说法,更何况用普利司通的官方说法来解释邓禄普的产品实在有失公允。于是笔者查阅了邓禄普官网,发现邓禄普建议车主依照“原厂胎压”为轮胎进行充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轮胎品牌也以此作为官方说辞—既然都依照“原厂胎压”给轮胎充气,轮胎制造商在胎壁上标明“MAX PRESS(最大胎压)”岂不多此一举?

  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车厂都有意标低“原厂胎压”。鉴于汽车三包法规中对于轮胎这类耗损件的质保认定规则不完善,如此之低的“原厂胎压”除了能增加乘坐舒适性,彰显“品质”之外,还能让轮胎时刻处于“慢性劳损”的工况条件,从而在三包期限之外缩短轮胎使用寿命—车主换胎换得越勤,车厂利润就挣得越多。对于老车虫们而言,所谓的“原厂胎压”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但是对于不懂车的菜鸟们而言,这样的伎俩却有助于“原厂轮胎”的销售—实际上95%以上的中国车主都属于菜鸟级别,对于这95%的市场份额,任何商家都不会轻易放过的。这是一种利益驱使。至于某些轮胎制造商为什么要附和车厂的“原厂胎压”,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不想得罪整车厂客户;第二是自己也能从中获取利益,因为消费者换胎不见得一定会选择4S店。

  被冒充的原厂件

  笔者曾经参加过某车友会的活动,现场的同型车辆中有不少都加装了所谓的“原厂导航”,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所谓的“原厂导航”从外形上看就五花八门。车友会负责人告诉笔者说,这些全都是在不同的4S店加装的“原厂导航”。

  其实笔者购车时也曾被4S店游说购买加装“原厂导航”—在装潢施工区,笔者询问如何证明这套价格不菲的DVD导航一体机是“原厂件”,销售经理指着从中控台上拆下来的CD/收音机盒背面的标签,和准备加装的导航一体机的标签对比,显示品牌均为“航盛”。笔者提出要看车辆配件目录手册,要求销售经理在手册上将该导航一体机的配件号找出来—因为配件号是4S店向车厂订购原厂配件的唯一依据。结果销售经理面泛难色,解释称:航盛这个品牌是该车的配套供应商,所以航盛的导航一体机也应当算是原厂件范畴。这样的理由显然过于牵强,例如当年上海通用旗下的林荫大道曾经成为博鳌论坛的“唯一指定贵宾用车”,这是否意味着上海通用旗下的别克凯越也可以将这顶帽子戴在头上?

  所以说,判断一款配件是否原厂件,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看能否在原车配件目录上找到相应的配件号,至于所承诺的“4S店保修”,均不能够成为判定依据——原厂配件必须具备唯一性,即同一款配件,无论是在哈尔滨的4S店还是昆明的4S店,拿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一样的。这样的“冒充原厂件”其实还有很多,大到贴膜、车顶架和车身包围,小到座椅套、儿童安全座椅和脚垫,都有所谓的“原厂件”。在不涉及到第二方的车辆事故中,如果这些所谓的在4S店加装的“原厂件”受损,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保险公司很清楚这些东西的实际性质。

  这种“冒充原厂件”的行为在大多数4S店中普遍存在,属于4S店拓展利润来源的一种常见方式。挣钱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以欺骗消费者作为手段。对于这类行为,所有车厂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这话绝对正确。

  文/韦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