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福易共患难难

  • 来源:家用汽车
  • 关键字:日本电装,日立,爱三
  • 发布时间:2014-10-31 08:05

  ——反垄断下的日本电装

  国家发改委8月中旬先后对严重限制、影响了我国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利益,违背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的日本电装、日立、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和住友这八家零部件生产商,和四家轴承生产商,进行了高额罚款作为对其垄断市场行为的的惩治措施之一。

  厂家

  处罚的重拳深入到后市场

  经查实,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这八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因对所在行业实施的价格垄断协议,为减少竞争,以最有利的价格得到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订单,在日本频繁进行双边或多边会谈,互相协商价格,多次达成订单报价协议并予以实施,而且违法的时间超过十年,情节十分严重,故依法对其进行共计8.3196亿元人民币的从重处罚,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人民币,合计罚款12.354亿元人民币。价格协商涉及中国市场并获得订单的产品包括起动机、交流发电机、节气门阀体、线束、空调等13种。经价格协商的零部件用于本田、丰田、日产、铃木、福特、奥迪等品牌的20多款车型。

  但是由于国家也对于主动提供重要证据的企业,予以减轻处罚的宽大政策。因此8月20日,在电装成为第二家主动向发改委提交重要证据后,国家仅以电装上一年度营业额的4%作为处罚,也就是共计1亿5056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与此同时,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法院也在8月21日宣布,因电装和其他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串谋,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存在垄断行为,依据当地的《反垄断法》向电装开出了245万加元(约合1372万人民币)的罚单。

  经销商

  交钱了事与我无关?

  在记者对电装经销商的采访调查中,经销商给出的回馈是反垄断处罚只是针对电装总公司,对处在整个电装产销产业链末端的零售商而言没有任何影响,目前经销商也没有收到任何调整售价的通知,而且在9月中进货时,价格也保持在之前的水平,因此也就推测只是在整车制造工厂在采购时,产品价钱能有所降低,也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在这种末端经销商进货时,价钱的降低才能有所显现。

  记者同时了解到,经销商现在销售的电装产品中,约有90%的产品是在日本本土生产的,随着今年8月下旬,在合肥的压缩机工厂的落成,电装在国内的工厂已达到4家。估计日后随着这4家工厂产量的提高,相关零部件的价格会有下探空间。而且在国内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利于我们本土企业和人员对于先进技术的学习,日后提高生产水平,也就有望早日打破国际品牌车企对于我国零部件质量的成见。

  专家

  渠道深长市场无表现

  在北京汽修三厂维修涉及的本田、丰田车型中,有很多电装生产的零部件,其中包括有火花塞、滤清器、发动机电子设备、线束和汽车空调和部分柴油喷油泵部件等。但是通过记调查发现,汽修三厂电装零部件的进货价格还没有变化,而且汽修三厂隶属于祥龙博瑞集团,进货渠道都是大陆行货,所有的价钱调整也都是最快的。

  汽修三厂的专家告诉记者:以后电装产品的售价,因受到处罚的影响,可能会有有小幅下调,但是不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价,因为虽然电装在国内也开设了多家工厂,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加工制造业又属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是一个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同样的产品在越南、泰国等地的工厂加工费用明显低于大陆,这个问题现在随着诸多制造业企业把工厂迁至东南亚国家就可以明显看出。

  消费者受益

  北京城环城汽配城的汽配分析师认为,处罚零部件厂商的目的是为了市场更加平等有序的竞争,平等有序的竞争,则意味着价格体现价值,也就是售价更低。这样一来,首先是为车企采购降低了费用,整车成本的降低,也会使得新车售价降低,利于我们购车。其次就是我们在维修、保养的时候的花销更低,较少我们的用车成本。以奔驰低端的A系列为例,由于奔驰4S零部件和机油等均是统一采购,所以很多相同的配件、机油和工时费的价格甚至和S级相同,因此也就有了20多万小奔驰,维修起来真豪车的调侃。

  随着这次国家发改委对于外资汽车售后市场零部件生产厂家垄断行为的罚款,有利于加速国内厂家的发展和提高。首先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打破了以往由上述几个日资厂家形成的寡头垄断行为,让零部件价格重新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也为其他优秀厂家提供了迈入门槛的机会。

  其次是随着这些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国内开设工厂、国产化率提高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了我们从业人员的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企业在和这些国际领先的大型企业竞争中,也能同时学习到他们的先进技术,广义上来说也是提高了我们内资零部件厂商的整体实力的好时机。

  此外是不要盲目媚外。不仅是外资车企,自主品牌的车企在装配过程中,也在大量采购诸如电装等公司的产品。对于车企来说,一是可以节约开发成本,二是这些产品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表现。长此以往,自主品牌的车辆在核心竞争力上难以提高,处处受制于人。不仅如此,有很多标榜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也不难发现其原型,而且往往其原型的设计缺陷,在我们的产品上同样存在。这些虽然都是我们的现状,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的政策和企业领导者的觉醒,我们还是有理由乐观的看待未来的。

  早日打破采购人为的壁垒

  其实,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上,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厂家,质量甚至超过原厂配件,价钱也比原厂的要低廉,但是也就是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壁垒,没能参与到车辆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也就不能在产品上标注汽车厂家的标识,没有了名分,无法进入4S店的售后服务产品名录中,也就背上了个“副厂”的通称。而且在副厂产品的中,质量良莠不齐,所以也就在消费者心中落下了个假冒伪劣的印象。消费者只好花着大价钱去4S店进行维修保养,买车之后,又为汽车厂家贡献了高额的配件费还有很多的工时费,嫌贵的同时又被4S店的质保政策套牢,可谓是终生绑定,厂家赚的盆满钵满。

  由于国家对于整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采购指导方针偏向于多元化,除了对这些垄断企业罚款,敦促其降价之外,我们更希望看到日后能有更多的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到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采购过程中去。

  Tips:为和谐发展而协调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倾向:全球化垄断竞争、贸易缩小竞争和多层合作网络假说。

  但是,结合本次对电装等多家企业垄断行为的处罚,不妨顺便分析一下全球化垄断假说是否失之偏颇。

  全球化垄断假说,说的是当世界上只剩下十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日本剩下三家零部件厂商的全球化垄断论,从60、70年代就开始至今,在全世界多次出现了。的确,从广义的产业角度看,包括日欧、美欧企业在内的合作网络开始加速,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一家企业完全消失的合并或者合作,如标致-雪铁龙的并购等类似情况也发生多次,但是并没有出现只剩下十家或者六家那样剧烈的垄断和淘汰。简而言之,这是全球化垄断假说过度夸大了企业规模对于竞争力的影响,却忽视了质的竞争,即能力构筑竞争的复杂性。

  这次国家的处罚措施,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协调的机会,协调处于竞争两端的企业的机会,也让我们在既看到了平日能感到的表层竞争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深层竞争。原本在价格、设计和销售等表层上激烈竞争的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加强深层次的组织能力。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能力的构筑,但是也因为某些原因,会通过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的形式弥补,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换句话说,深层次上企业间的协调,从长远角度看,可以消弭企业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组织能力和深层竞争力的差距,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企业作为能力构筑竞争的主题生存下来,同时也有利于产品的个性化和品牌的多样性,最终使消费者受益。因此,也正是为了日后和谐有序的发展和竞争,国家才对这些企业施以处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