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批评

  摘要:批评也是一种教育,在批评学生之前,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坚持正确的观念,教师应该把握批评的基础,就事论事,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采用“ 我信息” 触动学生情感,把握批评的量度,达到批评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批评教育 学生 教师

  “赏识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重要是教育理念,这让很多人都懂得对学生要多称赞,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但这种理念却往往让教育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知道如何批评学生,尤其是面对学生激烈的反应的时候。结果造就一些说不得,碰不得的学生。其实如果批评得当,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批评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沟通,做一个好教师,不只要会鼓励学生,也要懂得怎样批评学生。

  批评就是指出缺点和错误,当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时,教师当然应该指出,指出缺点和错误之后,学生知道哪里不好,不对,才有可能改进,做得更好。所以,批评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多数教师在批评学生时,都是说一通大道理,整个批评教育过程中,一般是学生在听,教师在讲,其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所以,在批评学生之前,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坚持正确的观念,比如:把批评看作是用“ 爱心说诚实话”的过程。当看到学生的犯错误时,教师真的是要用一颗爱心去体会学生在此时此刻的状态,体会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批评指正,需要什么样的引导,这样,自然就能说出对学生优有益的话。诚实话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真实的, 真诚的,说的时候心和口一致, 所说的与事实一致,不夸大也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果为了让学生害怕,夸大错误的后果,甚至吓唬他们,这样总有一天学生会怀疑所说内容的可信度。或者有时不忍说得太重,明明学生的错误很严重,却轻描淡写,这样就达不到批评的效果。还有的时候,教师自以为是所说的是事情的真相,但其实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给学生一个辩白的机会,这样的批评虽然出于好意,但学生认为教师冤枉了他,因此也不会接受批评。用爱心说诚实话其实就是有爱心持守真理,这里的“真”不仅仅是事情层面的真,还有道理层面的真,也就是教师希望教给学生的是非对错的道理。

  在对批评有了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基础上,就可以采取下面具体的应对方法:

  一、批评的基础是表扬

  表扬和批评相反,是认可学生哪里做对了,做好了。学生需要表扬来建立自信,自尊,在表扬中感受教师的爱。表扬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底子,由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的大脑对负面的信息比较敏感,而对正面的信息则没那么关注。因此要达到平衡,表扬要多于批评,大致的比例至少应该是3:1,另一种以表扬带批评的方式是“汉堡包”式的批评法:先肯定学生哪里做好了,在指出欠缺或错误之处,最后还是鼓励,支持,这样一个硬邦邦的批评包在两层比较“软”的正面信息之内,比较容易消化,也不会太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避免贴标签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很容易对学生下断语,“你看看你做的什么啊?你怎么这么笨?”“你为什么老是违反纪律?你都成了班级的害群之马了。”在批评时用很多这样描述人品的词汇,会让学生把这些负面的词汇标签贴在自己的身上。合适的批评方式是对事不对人,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解释这样为什么不对。比如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指出学生没有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或者没有付出努力。

  三、批评过程中使用“我信息”

  批评时,光讲道理是不够的, 还要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当然,这样做首先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有共情,能够体会到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使用“我信息” 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更少被指责的感觉。与其说“你老是跑到网吧干嘛?你想学坏啊?” 不如说“网吧里的人员复杂,你到网吧玩, 老师很担心你被坏人欺负。” 教师的心情让学生可以推断出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

  四、批评的目标是改进

  在批评的时候心里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要学生改进。批评不是为了把学生说一顿让自己出气,也不是为了羞辱学生。批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还要给他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改进的建议。该道歉的,让学生去道歉,可以弥补的,让他做出弥补的行为。比如故意弄脏地面的让他去打扫干净。有时候教师会觉得让学生付出一些代价觉得于心不忍,但其实。改进错误可以让学生产生责任心,也知道自己改正之后事情就结束了。

  此外,教师也要放得下,不要把学生的一件错事老师挂在嘴上。对于暂时无法改进的事情,在批评的结尾,要让学生讨论他今后可以怎样做,比如“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以后怎么做更好。” 把目光指向未来而不是过去。

  五、批评的容量:一次讲一点

  人的短时记忆是有容量的,批评是一次要针对一个点,说多了,学生就什么都不会记得。不仅在对一件事上的批评要节制,在一个时期内也应如此。每个阶段重点对付学生的一个问题,其他的事情抓大放小,不需要面面俱到。有时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把学生的各种行为都要揪出错误来,或者一件错事能够总结出N 个错误的原因,也许这些说的都是对的,但这样胡子眉毛一把抓很可能什么也解决不了。

  六、批评时要注意表情,语气,姿势

  沟通时多数的信息不是通过语言传递而是通过非言语的方式传递的,因此,还是需要适当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姿势。比如批评结束之后,轻轻地拍一下学生的肩膀,以示鼓励,或者一个微笑表示认可和赞许。说话的声调要太高,严肃中不乏亲切,让学生能听的下去,才可能与你沟通,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嘛。

  总之,批评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师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我们说一个学生“懂事” ,就是指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而这种懂事的学生就是教师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决定批评效果的关键因素,掌握了批评的技巧,你就把握了教育的主动权。

  蒙冬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