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职教学困境及出路探析

  摘要:在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性越加显现。高职数学是技术性知识领域,其教学行为更需科学性。本文将在新课改背景下,对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的困境进行挖掘,并整合分解成数学教学价值化提升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高职数学 教学困境 出路

  国家教育司于2010 年发布的《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又一主阵地。诚然,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即为高等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数学教育得以价值化体现的重要载体。传统意义上讲,数学教育须将学生数学素质作为培养宗旨。那么如何能够在目前环境下,对高职数学教育进行科学化调整,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应用型人才竞争环境呢?我们首先应该对高职教学困境进行辩证性认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职教学困境

  当今新课改环境下,高职教育正在面临着转型性发展。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纰漏。而从数学角度来看,其所遇问题不少。

  1.认知困境

  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具体可以有如下认知:①实践方向。对于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数学科学越加具有独立的教育作用和意义。在这一层面上,数学就变成了计算工具、科学语言、抽象手段等角色。②认识方向。指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价值意义。“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是重要理论支撑。数学教育,其功能表现为以核心功能(培养思维能力) 为延伸中心点的诸多功能。③审美方向。在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方面,数学所秉持的严谨、辩证教育发展,如对数学美的感悟、欣赏及数学美教育等等。

  2.目标困境

  高职教育须有明确化的目标作为向导[1]。高职数学教育与初等数学教学有着明显区别,其在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的差异。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不过,随着社会、市场对教育要求的提升,高职教育目标正在逐步分歧化。

  3.授课困境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上,极限与连续、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导数及其应用、空间几何与向量、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级数、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与统计以及数学实验等显示出高职数学覆盖面之广。不过,高职院校一般是开设1 到2学期的高等数学课,且课时数严重短缺。

  4.生源困境

  高职学生一般的均是普通高校录取的“过剩”生[2]。其生源属于高考中的四本、五本生以及三类生,甚至还有部分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的限制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也促使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出路探析

  高职教育目前的困境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自我转型时期的必经阶段。对困境问题进行有目标、科学合理的整合,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其目前困境进行破解,可为高职教育之价值提升创造条件支持。

  1.教学内容上

  1.1 高职数学教育从其课程内容上讲,相对较为繁杂。因此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对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可提升教育的专业适配度及教育价值。《标准课程下对高职数学的辩证认知》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是生活应用数学,须以兴趣度、挑战性作为知识基点。生活性数学知识,可使得书本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化;同时也是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推理重现。另外,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案例,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1.2 公式定理上讲,由于其严密性、逻辑性水平较高。原则上的要求是,学生记忆深刻、并能够正确运用。如存在需要,也可适当验证、直观说明,以增加可信度,不过不必花过多时间加以证明。

  1.3 实际应用上来看,高职教育的价值尽显于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不过在教材中,此部分内容相对较少。加上应用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大,而考试又不多占比例,因此学生一般会选择放弃。为此,我们可依据专业需要、应用需要,来适当、合理增加应用部分知识教学。同时选取专业上、生活中有思考价值的材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中,如微分方程应用、定级分应用等,均可模仿数学建模法教学。

  2.教学手段及过程上

  2.1 改进学习方式,整合数学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能力;要在数学知识的整合上帮助学生。要让其具备合理化的知识认知体系,并以一定结构存储于大脑中。高等数学知识,虽然分割成章节,但前后紧密联系。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的角色,帮助他们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自身智慧。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策略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领悟知识体系及内在结构联系,进而做到理解、掌握及应用知识。

  2.2 优化教学工具,辅助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使用现代化工具,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关联,其教学效果将大大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利用数据方法、图象说明方法来诠释概念、定理、公式,运用计算机来做到数值计算和图象演示;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可引导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2.3 辨证教学反思,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处理时,要学会不断反思于学习。教师可利用数学建模教学,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反思、建构所学知识技能,使他们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思维经验与能力得到增长与提升。

  3.教学评价上

  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是考试必考科目之一[3]。我们可以将其成绩分解成如下构成:总评成绩=30%基础评价分+70%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基础评价分主要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作业情况、各章节测验情况等为依据。而数学作为选修课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状况、期末作业小论文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并以学分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档案。

  三、小结

  高职数学是新课改形势下实践性功能的价值具化。对目前的高职数学转型进行合理化定位,并于其中定位“适”与“不适”之别,去除弊端,提升教育影响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雪莎.高职数学教育改革探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9-21.

  [2] 马琳娥.新课改环境下高职数学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53-54

  [3] 张晓东.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4):4-6.

  卓春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