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型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突出认知主体通过自己己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经验之间的沟通与衔接,积极构建和生成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社会之间互动、中介转化等张力形成一种新型学习中心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回归到对真理的大胆质疑、对知识的殷切渴求、对知识的积极建构与深度理解。以数学学科为载体,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文化素养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向作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突出认知主体通过自己己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经验之间的沟通与衔接,积极构建和生成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社会之间互动、中介转化等张力形成一种新型学习中心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回归到对真理的大胆质疑、对知识的殷切渴求、对知识的积极建构与深度理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习动机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永恒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因此,这样可以保证以学生为中心获得最佳结果,从学生的先验知识和实际出发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付诸努力获取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确的目标指向集中注意力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由于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恒变量。问题产生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对当前或已有的观点的批判质疑,提出大胆的猜测并通过验证假设的真伪性而得到的一种结论。质疑好奇是引发探宄和创新的原动力。?所以巧妙安排情境制造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思维,引发探宄兴趣,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个程序中,学生总结从现实生活情况下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把握其规律。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动衔接上一环节的内容,使知识体系化易于掌握,同时融合新旧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但也给给学生自我的自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认真总结经验。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手实践等感觉和知觉的综合运用,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增长智慧。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想学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个假象外在因素只能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和指示在学习对象上以起到迷惑视线蒙混过关的作用,而学生内在的因素才是真正决定学习的关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循着这样一条思路:观察了解一大胆猜想一组织实验一思考探究一查阅资料一验证假设一总结运用,能够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求助他人。这种“摘桃子”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多次体验的机会,进而形成习惯。

  三、严密思考,分类整合

  每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这时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严密思考,对提出的问题反复论证和思考,学会总结概括分类,使得问题系统化。

  小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有限,有些问题在学生个人积极思考之后仍未得到解决,就需要分组讨论,集思广益,群议群智,发挥群体的作用。每一组选出组长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老师此时扮演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形成学生探宄思考的得力助手。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此环节反映在课堂上多维互动中:课前家校、父母互动,课中师生、小组互动,课外师师、生生互动等方面。互动交流之前要经过严密思考,对问题解决的思路进行整合和分析,这种互动的有效推进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启发导学,检测学情,信息反馈等方式。互动之后开始反省,分类处理思考中的遗留问题。通过上述指标的量化,使学生的思维过程透明化和清晰化,也散射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个“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

  四、反馈交流启发导学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坚持“没有错误答案”的理念,让学生舒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认识数轴”这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数轴是一条直线,因为数轴上左右两端的数可以无限大也可无限小,而有的学生就认为数轴是一条线段,它的依据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温度计,温度计是有固定测量范围的,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量程,就好比两个端点,那么从这个角度理解,很容易把数轴理解为一条线段,这时教师只需要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交流,就这样学生在几种不同的思维碰撞中深刻理解了数轴的概念。该环节是关键,决定着学习价值的尊严。

  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的整体效益是对前三个环节的总结评估。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以满足学生的有一定倾斜度的问题和练习的学习条件,以满足个别学生的喜好的需求,设计出一些设问新颖奇特、形式灵活多变、综合性强的问题。

  五、总结巩固迁移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在课堂上可以强化数学方法增添新的思维灵感,让学生总结、概括、提炼所学习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总结还对学生有着警醒的作用,当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做每课时的小结时,学生可以回顾起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测。一方面练习设计,教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定程度的梯度学习。

  通过总结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前后的内在逻辑性,在思维的加工下形成可操作性的规律。在迁移过程中总是伴随感知和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总是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读新授课内容,将新内容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实现跨学科之间的迁移,从而使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萍恺.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4).

  杜青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