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主要对校企合作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来进行阐述,怎样将校企合作这一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去,提升学校校园文化水平,塑造高职校园形象。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其运作要求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系统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如何在校企合作的新形势背景下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校园文化水平,对高职院校的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一、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大学》中,开章明义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强调大学要注意学生的德性教养、性情培养,要培养全面发展、至善至美的人。这是对大学教育宗旨的集中表述。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也具有与高校教育相适应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大前提。必须在就业、职业、技术这几个大的前提和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高职大学生的至善至美和全面发展。

  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标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校企合作新形势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应研究如何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企业文化以效率和利益为重,以产品为核心,通过执行生产计划、实施生产、严格监督和考核等方式来体现,强调现实的经济效益,强调控制和权威,通过明确的奖惩加以保障;校园文化以知识技能传授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引导思考、质疑和解答问题等方式来体现,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民主和平等,保障方式虽要求遵循一定的制度,但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激励来实现。校园文化中揉进企业文化的内容,会使校企合作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接近企业的特色,使学生能够预先体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于经济、效益、监督与考核的真实氛围,认识自己将来所面临的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融实践与教学于一体,摸索出了一套示范性较强的工学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内容中,不断创新发展,满足当前企业技术更新、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现状。

  二、当前形势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今天的大学校园,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相对贫乏,没有突出职业特色,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和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导致学生道德水准、人文素质、审美能力、人际交往、专业意识等的低下和不足,尤其是校企合作还未能真正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这些现状成为阻碍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如下: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高职院校由于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直是顾此失彼,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短期利益的追求上,没有从育人的根本目标和学院的长远发展上考虑问题,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要求上出现缺失或者认识模糊,以至于办学者不知该怎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想投入也不知该如何投入。一种是老校园文化的自然继承,没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呈现出低层次的倾向;二是为拔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层次,盲目的与一般大学的校园文化片面等同起来,这都是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方向、要求和目标不明确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也使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得不到准确的定位。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缺机制,合作无长效保障。部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资金建设、企业师资引进等方面没有长效机制做保障,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方面没有专门的合作团队,大部分是学院团委老师指导学生出去寻找各种合作、赞助等,很难找到共同利益,没有长期合作基础,很多企业就只合作一次,下次再没音讯,这样,校企合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最终造成合作“流产”或断流。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缺完整性,校企合作未能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没有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就办不出真正的职业教育。做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除了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之外,还要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让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来。高职院校提出必须从文化的层面上去更深地挖掘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从合作的内容到形式上有所体现。

  三、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高职院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贴近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吸取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彰显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从加快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规范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入手,努力构建既充满活力, 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开展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也为校企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校企合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示范者是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具体的体现者是全校的师生员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为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聘请企业专家以“师徒式”的形式,进行手把手教学,边教学边生产,依托教学生产中心分“见习———实习———参与生产”三段进行递进式教学,在此过程中逐步融入严格的企业化的管理,让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言传身教中逐步体会并融入到企业生产的氛围中。

  第三,依托企业项目开发和项目创新,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我们作为高职院校,无法与企业从资金投入上进行比拼,因此我们要从技术开发或创新、人力资源投入作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解决企业某些项目的开发和创新的人力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依托,在本地形成了研究、培养、实践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校园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校园文化水平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和灵魂。

  参考文献

  [1]施祖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略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杨理连.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刘南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