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结合语文校本课程方面的研究,文中分析了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目标定位,并针对教学实际,把读书活动、语文实验室计划、语文工作者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对拓宽语文的教育功能,营造大语文的教学的氛围,构建理想的阅读生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形成了活动特色。

  关键词:校本研究 阅读生态 学生本位

  校本课程资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语文的教育功能,营造了大语文教学的氛围,构建了理想的阅读生态,它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诠释,我们感受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灵感和冲击,它卸除了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种种桎梏,巨大的课程空间正期待教师的自由心灵去尽情飞翔,最大限度地去展现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代的教育智慧。从这层意义上说,校本课程无疑是对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次真正解放。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使语文教学实现如下转变:

  1.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个性差异。指令性课程范式,将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课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语文校本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目标中更是直言“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校本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这样,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要求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推论了。

  2.变语文课程的预设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指令性课程范式必然将语文课程视为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甚至连课程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期好了的。教师则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语文校本课程则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需要各方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3.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语文校本课程就广度而言,“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就长度而言,“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校本课程就将使学生摆脱因把知识本身视作目的这种“知识奴隶”的厄运而回归生命、回归心灵,就超越了从语文教师手中承受知识这种直观外在线型的关系而追求完整意义上的“人之发展”。

  4.变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为“校本课程”的创造者。语文校本课程主要是语文教师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

  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是:1.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自然、科学,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品行修养。2.充分挖掘我校语文教师潜在的课程资源,使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在课程的实施中促进教师发展。3.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拓展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体现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实施

  校本课程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利并努力培养学生选择意愿和能力的课程。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开发了以下语文校本课程:

  1.晨修。为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开设晨修课程,其内容包括音乐风光欣赏、行为习惯美文教育、美文教育,用欣赏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思想、精神、情感等方面得到美的熏陶,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修养。

  2.大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读书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使语文学习量化、序化、具体化、定向化,形成语文课学习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历练成性,学以致用的特点。开设大阅读课程,于每周周五选修课进行。采取教师按体裁分类集中指导,学生自由阅读的方式。尊重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涉猎似的泛读和广泛的积累。让学生听中思考,说中巩固,读中感悟,写中提高。

  3.阅览长廊。为了开发开放的读书空间,营造自由的读书氛围,使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的功能,我校在教学楼走廊的一侧设置开放的阅读长廊,将学生喜欢读的书放置在这里,供学生随时阅读。

  4.校园文化节。为了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积淀智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精神依托,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开展“读点经典活动”。“百日读书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5.社会实践。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从而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加学生对祖国秀美山川的感性认识,亲身感受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聆听窗外的声音、欣赏窗外的风景,请各行各业的精英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了解学校之外的各行各业的情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创设了大语文教学的氛围,拓宽了校本资源的教育功能,构建了理想的阅读生态。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也时时困惑着我们,如:实验者的理念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有的教师认为实施语文校本课程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见效慢,故参与开发积极性不高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整合、充实、完善现行的校本课程内容,加大对实验者的培训,提升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区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及加强与兄弟学校和课程专家的合作,设计、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内容。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和自主权,语文校本课程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李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