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时效性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09:21
摘要:在当前高中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职业规划,满足学生职业规划的要求。
关键词:提高 高中职业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 实效性
一、前言
在当前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由于职业生涯方向不明确,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范围内的关注,但事实上,最近毕业的学生对于职业仍然很困惑,他们在进入职场以后,仍然面临着很多迷茫。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安排流于形式,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足。尽管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会在课程体系中安排职业规划的课程内容。不过,这些职业规划课程多是安排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也就是在学生接触专业课之前就进行了职业课程的讲授。职业规划课程的讲授几乎都是通过课堂的形式,由老师节选教材中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以后“传授”给学生,而老师自身对于课程的内涵和内容都缺乏理解和感悟。学生也很难通过课程对“职业”有切实的感受。可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流于形式了,对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实际意义。这说明,该课程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所致。
2.授课老师缺乏实践知识,职业规划课内容空洞。就笔者所掌握的情况而言,中职学校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多是原有的思想政治老师,他们的本职———思想政治课程,本来就是侧重理论,对于他们的“兼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则更不用说有什么实践技能或者经验可以经过凝练后再讲授给学生。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东西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空洞的规划技巧,而缺乏生动鲜活的案例。
3.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强。教育研究证明,交流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与其进行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课堂内容才会被学生所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然而,目前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师引导意愿降低等原因,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几乎一样,仍然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而没有学生参与课堂的环节,也少有课下师生共同探讨个人规划的场景。
三、注重正确职业道德培养
不管从事任何职业,职业道德都是要遵守的规范准则,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有着推动职业生涯的作用。目前,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文化与产品质量的竞争,职业道德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职业规划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环境对提高校园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高雅、卫生、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四、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对策
1.注重职业生涯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学校必须要以就业发展为目标导向,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转变学生就业方向的重要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安排。首要进行职业思想意识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目标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对学生的职业决策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挖掘自身的职业发光点。让学生们树立就业信心最为重要,现在社会就业条件下,面对人才济济的局面,就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在交际展现和专业的针对性上略胜一筹,是抓住良好就业机会的筹码之一。
2.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依照在校生的职业特点,对学生展开适当的规划实践课程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演讲比赛,在比赛的前期准备中认知规划整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制定职业规划方案,完善既定目标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比赛的互动交流中,吸收更多的实践知识。学生想要求得良好的比赛成绩,需要在很多实践技能上做出努力。如:要和评委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老师对自己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业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简要来说,就是要把课堂带到实践当中去,校方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开设第二课堂进行理论学习,让教学形式和方法变得灵活多样。
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1.开展课程活动
课程活动有两种方式:课程介入和教学渗透。所谓课程介入是指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与策略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
2.进行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是指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处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专题辅导可以由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
3.鼓励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实践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反省自我,反思规划,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据此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新职业观念,优化职业理想,使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自我反思一般以内省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反省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4.利用专业化的职业诊断测量工具
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还停留在照着课本对学生泛泛进行一些理论说教的阶段,鲜有利用专业化的职业诊断测量工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咨询指导的。主要原因,一是无人会利用专业化的职业诊断测量工具,二是学校也都没有配备专业化的职业诊断测量工具。由于学生个体生理、心理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困难或压力,形成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因此,要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学会利用专业化的职业诊断测量工具,向学生个体提供较强针对性、具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六、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保证职业规划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牟方燕.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研究,2011,1(1);25-26
王利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