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2:21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师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互相推动,培养出具有过硬岗位技术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 教学
前言
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对其审美、个性以及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幼儿美术教育不仅被看作是一种美术活动,而且应成为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个性和各种潜能的一个前提。协调整个人生的发展,必须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素质基础为基点。
一、实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意义
首先,美术这门学科是直观的形象化学科,它能够展示出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发展。其次,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能力的迁移。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最后,也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力,不断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压力。美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功底,能够不断提高对美的感知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利用它来缓解压力,释放心情。所以说,学好美术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
1.美术课程设置
1.1 意识培养课
要想学好美术,审美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不可否认,有很多人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又有很多人对此一窍不通。但是勤能补拙,任何不足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设施条件有限,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审美意识淡薄,他们不知道美在何处,更不知道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所以如何培养审美意识才是应关注的重点。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不仅要向学生呈现美的颜色、美的形状,更应该揭示美的本质,从根源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2 专业知识讲授课
审美意识固然重要,但美术的技能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把专业教育放在美术课程的重要位置。然而能否到做这一切,关键是看教师的素质和课程的安排。目前,开设学前美术课程的幼儿园少之又少,根本就不能保证学生实践课的进行,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很难得到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应该从专业知识课的讲授入手,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演示专业的绘图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校应组织一些资深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公益讲座,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更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
1.3 实践野生课
有了美感,有了专业的美术知识还远远不足,最终目的是要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其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当属自然中的美。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去乡下的田野进行写生,让他们背上自己的画板,背上自己的理想,去画花瓣上的露珠,画西山落下的夕阳,画村子中孩子们纯真美丽的笑脸;让他们去合作、观察、发现、总结,充分发挥神奇的想象力,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接触了更多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喜好与特有的天真,进而将美术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1 互动法教学
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进入某个领域,并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使其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新课标下的美术课不能再单单以欣赏为主,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能够体现生活,是否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密不可分。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而不是自己在讲台上一味地教授内容,还应留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放一些唯美的音乐,并布置一些相应的道具,然后进入作画时间,相信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唯美的意象和意境能陶醉这世间一切爱美的人,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真正做到知识与兴趣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鼓励法教学
艺术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字眼,正如水是生命的源泉,艺术的真谛就在于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人们。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技能,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涵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尊重每一个“特立独行”的想法,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学前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仅注重理论教学是不可取的。有些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了大篇幅的理论讲述上,因内容枯燥乏味,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情绪,从而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停滞不前。为此,教师应对教学方式加以转变,时刻不能忽视“幼儿”这一客体,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开展实践工作,以”教师”的身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并认真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分析自身的不足,进而调整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对于“人物添画”这一主题作业而言,就应当充分依靠幼儿的特点来添加他们所喜欢的色彩、形状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对幼儿的观察,并加强学生实训体系的建设,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实习,以充分顺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实现与专业建设的配套衔接。
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育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美术方面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质量。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柏兰.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制定依据[J].时代教育.2013(16)
[2] 王茂霞.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J].林区教学.2013(04)
[3] 李淑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4)
[4] 王辉,谢敏.浅议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J].新西部.2010(05)
吴慧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