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内部控制?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发布时间:2014-12-30 12:39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结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对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何学科都有贯穿于本学科演进历史并推动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也都有与这个学科相适应的特定命题和理论结构或理论框架。迄今为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学科还没有以概念公告或研究报告形式描述的理论结构体系,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和规范的理论结构,有限的一些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文献也显得软弱乏力,缺乏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及创新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构建一个完整而且相对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结构,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独立部分的要求,也是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及应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的现实需要。现实的问题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学科是否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而是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其应该包括哪些要素、结构如何等。特别是要明确其控制目标、基本原则、构成要素等与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应当有何异同。

  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可以把目标作为起点,这是学术界所推崇的观点;可以把内部控制定义作为起点,这是贯彻先“定性”后“目标”的传统逻辑思路;也可以把内部控制假设作为起点,放入理论体系之中并置于最高的层次。当然,还可以把其他要素作为起点。这应该是没有对错之说,只是研究路径习惯的不同而已。按照以内部控制假设为起点的逻辑思路,内部控制理论结构至少由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主体、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分类、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方式、内部控制融合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当然,还可以增加或合并一些要素。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有主次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结构应该是在一般内部控制理论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并要突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特点,要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尽可能简单实用,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践。在本研究过程中,经过课题组成员认真系统地研究,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定义、原则、内容具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假设、功能、本质、流程、方法等与一般的内部控制没有差别。因此,具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色的理论结构应该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目标、主体、客体、内容、原则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基础是方方面面的,权威内部控制研究报告或规范中的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相关内容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要素应界定为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责任、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文化等。在具体内部控制实践中,上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要素可以无限的分割下去,只要是管理需要的话。需要强调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要素中,必须突出问责制,必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充分发挥单位财务、审计、纪检、检察等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多,沟通也越来越重要,对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是这样。在信息交流频繁的时代,信息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决定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沟通不畅是客观存在的行为问题,无形中加大了沟通成本,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也在所难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与沟通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未完待续)

  文 李三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