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发展道路的形势分析和模式探索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2-03 08:36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2-0069-01

  当前,随着安徽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官队伍已成为近几年逐渐壮大的社会群体,作为安徽省农村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知识、智慧转换为新的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在聘任期满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选择留在农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发展道路,在一个传统农业大省中自主创业,安徽省大学生村官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虽面临重重困境,但在摸索中前进,创新发展模式,依然有希望走出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一、安徽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发展道路的区域优势分析

  1.地理条件优势

  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承接南北,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型的农业输出生产基地逐渐成型。近年来,安徽省传统务农者人数减少,土地流转加剧,也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租赁,整合土地资源的机会;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安徽省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丰富,是我国13个主要粮食主产区之一。已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区域布局。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厚,为安徽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历史条件优势

  现阶段安徽省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西部区处于前沿地位,但科学技术含量和沿海省市相比还相对落后,因此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投入。为眼界宽广、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社会环境优势

  目前,安徽省为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出台了多项保障政策,2013年,省委省政府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行动专项资金,提供贴息担保贷款,为创业的资金扶持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市、县区也在创业培训、项目服务等方面都出台了具体保障措施,为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安徽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道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1.自主创业未实现品牌效应。安徽省城乡二元结构表现较为突出,城乡从业者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安徽大学生村官群体普遍缺乏扎根农村的理念,缺少在农村艰苦创业的决心,造成村官群体流动性较大,缺乏稳定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任期间走“短平快”的创业路线,这与农业经济产业效益周期较长的普遍规律相悖,因此创业往往有始无终,难以形成特色农业品牌。

  2.自主创业缺少科学规划。在创业的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引导,具有盲目性。2008年,中央在各地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作为安徽省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兴群体,在创业过程中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因为普遍缺少农村创业实践经验,对农村经济产业的整体认知能力不足,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只能摸索前进,最后往往回归到传统农业的老路子,不能把丰富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科技创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三、未来安徽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发展道路的两种模式探索

  1.联合当地企业,建立企业帮扶和产品外包的产销模式

  通过农村当地具有规模的龙头企业与大学生村官直接合作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进入到当地农业基地,由企业进行的技能培训、生产指导。在大学生村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创业基础后,企业对产品生产进行外包,由大学生村官创业自行生产,产品由企业收购。这种模式可以形成联动效应,是一种双赢的策略。让大学生村官避免了找项目难,找投资难的困境,可以在零基础的情况下直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创业初期可以稳步发展。企业也可以通过未来产品返销方式的方式获得利润回报。但这种模式不利于创新发展,大学生村官过度依附于企业,虽然为创业初期优化了发展路径,但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发展瓶颈,无法获得自主产销的地位。

  2.打造新型创业基地,建立网络订单产销的经营模式

  安徽大学生村官大多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才能具有多样性,如果在省内大学生村官可以能跨县区合作,整合土地资源,打造大型创业基地,通过网络订单产销的方式,可以形成巨大优势。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设立创业专项工程,大学生村官就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优势与特长,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安徽省农业正处于转型阶段,现代农业产销依附互联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合作社虽然也在走网络经营模式,但传统农民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在谈项目、合作中不占优势。大学生村官具有现代化的理念,网络订单产销模式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契合度更高。通过建立创业基地,网络订单产销的模式投资大,见效益慢,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其优势十分显著,有助于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不局限于当地的传统作物,对地区现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姬汝茂.杜玉珍.闫伟纲.论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的发展(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罗必良《现代农业发展理论—逻辑线索与创新路径》(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03月

  文/方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