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玉米螟,防治技术,农业
  • 发布时间:2015-02-03 08:42

  [摘要] 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害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作物之普遍是其他害虫所不可比拟的。该虫害主要是引起玉米的品质变劣,产量降低。由于受玉米种植结构的改进以及全球性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玉米螟发生规律逐渐改变、预测预报的难度逐渐加大,对玉米螟的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玉米螟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2-0086-0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同时又是医药及轻工产品的原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螟是玉米的最重要的害虫。玉米螟以幼虫危害玉米的心叶、茎杆、雌穗等组织,影响营养成分的输送。运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化学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和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发生规律

  玉米螟一年发生2~3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蛾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

  第一代玉米螟幼虫在6月下旬达危害盛期,此时正值玉米的喇叭口后期,幼虫在心叶筒内蛀食。7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羽化盛期,同时也出现第二代产卵高峰,8月下旬,在玉米结穗期是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玉米螟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藏在杂草、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玉米螟雌蛾羽化后两天开始产卵。玉米螟特别喜欢把卵产在生长旺盛、植株高大、叶色浓绿的玉米叶片背面靠叶脉处,每头雌蛾可产卵约300~600粒。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上,有啃食卵壳的习性,幼虫有趋糖、趋触(与植物组织接触)、趋湿、背光四种习性。4龄前表现潜藏,潜藏部位一般都在当时玉米植株上含糖量较高、潮湿而又隐蔽的心叶、叶腋、雄穗包、雌穗花丝、雌穗基部等,取食尚未展开的心叶叶肉,或将纵卷的心叶蛀穿,致使叶片展开后出现排列整齐的半透明斑点或孔洞,即俗称花叶。4龄后幼虫开始蛀茎,并多从穗下部蛀入。老熟后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玉米螟喜中温高湿,气候条件适合的年份,发生严重。但是当成虫产卵至幼虫孵化时期,降雨日过多、雨量大、气温低、造成初孵化幼虫死亡率增加,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螟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处理秸秆。通过合理轮作换茬和处理秸秆可有效地降低越冬基数,减轻一代虫源。在收获后及时处理过冬的寄主的秸杆,一定要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秸杆还田,在收获时采用联合作业方式,把秸杆粉碎后,深耕翻埋入地下。同时玉米秸杆也可采用粉碎作饲料或汇肥方法来处理秸杆。

  2.因地制宜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玉米栽培区要根据本地栽培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因时制宜进行耕作制度改革。同时在玉米播种前提前在防治田附近种植诱虫田或诱虫带,诱集成虫集中产卵,集中防治。

  3.物理防治主要是灯诱。利用玉米螟成虫夜间飞翔具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在30-50亩之间。

  4.性信息素防治利用人工制作的性诱芯在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率达50%、羽化率达10%时开始在田间地头安放性诱芯,用性诱剂的作用使成虫迷失方向,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尾,同时能大量诱杀成虫,大幅度降低了成虫的田间落卵量。

  5.抗虫耐虫品种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在对抗虫的玉米品种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少部分品种已应用到生产中。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有较多的抗耐虫品种应用生产中,扩大抗耐虫品种的种植比例,可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减少损失。

  6.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制成颗料剂在心叶未期撤施或进行喷雾如辛硫磷、速灭杀丁、来福灵、锐劲持等杀虫剂。化学药剂防治是较为普通采用的防治方式,也是在大发生年份必用的一种救急措施,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因产生抗药性而加大药量,误杀天敌和造成环境污染。

  三、防治对策

  1.加强对玉米螟发生规律的研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种植结构发生改变、品种及栽培方式、土壤和环境等多钟因素发生了改变,相对应的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如世代的增加、化蛹羽化期的提前、危害期的延长等等。所以应当加强对玉米螟发生危害规律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玉米螟发生规律提出相对应的防治对策。

  2.加强对玉米螟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玉米螟的防治与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有着极大的关系。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它和投放颗粒剂的时期喷雾的时期、赤眼蜂的放蜂最佳时期都有很大的关系。应当加强对玉米虫害预测预报的手段研究,改进预测预报方法,提高准确率。

  3.加强对玉米螟防治的指导和政府投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再通过这些技术人员去培训广大农民防治玉米螟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同时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为统防统治绿色防治打好基础。

  4.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协调配合。通过政府技术部门、农民协会等方面协调配合,只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性信息等应用,防治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用最低的成本去做好防治,获得最高的效益,有效的保护环境。

  文/杨慧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