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天麻无性栽培模式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辽东山区,天麻,无性栽培
  • 发布时间:2015-02-03 08:50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2-0100-01

  天麻为兰科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有祛风定惊、平肝息风、镇痛等效用。天麻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贵州等省区。从1999年开始,河南、山西、江西等省也有大面积种植。辽宁省东部山区也发展许多。

  一、培育菌材

  可选用栎属,如柞、槲等,栗属如板栗、樱桃等。其它阔叶树种也可,如桦树、楸树等。以树皮厚而粗糙,木质坚硬为好。一般菌材的粗度4~9厘米,长度45~100厘米为宜。短细的菌材可以不造鱼鳞口,粗长的菌材每隔6~9厘米砍一个鱼鳞口,深至木质部。菌种来源一是上山寻找腐木或伐木留下的树根。其柞、栗树腐根易生密环菌,这种方法适宜小规模栽植。二是购买菌种。出售培养的液体或粉状菌种,或是购买现成菌材直接使用。这种方法适合规模栽植。有了菌种就可以培养菌材了,早春解冻后挖平30~40厘米深,宽窄根据菌材长度略大10厘米,长短依地势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6~9厘米松土,铺一层新鲜木材棒,空隙填腐殖土或树叶。第二层放菌种。第三层放新鲜木材棒,最后铺树叶和覆土与地平。坑四周和表面用树枝树叶覆盖,天旱时浇水。两个月新材就长出菌丝,当年或第二年使用。培育菌材的时间也可以推迟到6~8月。购买液体或粉状纯菌种应先培育菌枝,后培育菌材。具体是:选直径1~2厘米的树枝,斜截成6~10厘米的段。挖30厘米深,宽60厘米,长1~3米的坑,先在坑底铺树叶5厘米厚,再铺两层短枝,撤一层菌种(如果是粉状菌种淋少许水),再铺两层短枝。如此一层层铺到离坑口10厘米处止。上面覆盖树叶5厘米后覆土与地面平。待菌枝结好菌(25℃左右两个月完成)再去培育菌材。一般天麻种栽与菌材的重量比是1:50,即买一斤种栽,要购买50斤菌材。

  二、块茎繁殖

  目前,辽东山区天麻生产绝大多数使用无性繁殖,具体栽培方法有两种。

  1.菌床栽培法在6~8月份气温高雨水足时培养菌床。挖坑深30厘米,宽略大于菌材。长度随地热与菌材的多少而定。坑底顺坡向铲平,先在坑底铺一层树叶或松土,摆入新锯好的大柴,间隙2~3厘米。每根大柴边放菌技2~3枝,盖土填满空隙,再用同法摆上层新柴。然后盖土10厘米左右。次年清明前后小心挖开上面覆土,取出上层菌材。下层菌材不动,然后在每根菌材的侧面和两端,用小铲均匀挖4~5个小洞,放入麻栽。盖土至菌材平。再把上层菌材按原来位置摆好,用土将菌材间隙填埋一半,并下层一样均匀摆好麻种,再把原土覆在坑面上。

  2.菌材伴栽法挖坑深30厘米,宽略大于菌材,长视栽种量与地势而定。挖好坑,顺坡向铲平坑底,先在坑底铺薄薄一层树叶或回填6~9厘米松土,将菌材顺坡摆一层,间距2~3厘米,再填上原土使菌材半露,将麻栽均匀放在菌材两侧来和两头。每棒放3~6个,再盖土至菌材平,麻栽时应尽量靠近菌材摆放,按同样方法栽第二层。两层都摆好后,盖土10厘米厚。块茎栽培中采用栽双层或栽单层,要根据具体栽植的地域天气条件和地势确定。一般土地资源宝贵,气候比平均温度较高可以选择双层栽培;土地资源较多,气候较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栽种地位选择在背阴坡,林下,果园中,则应选择单层栽培。双层栽培一般年景上下层生长不能一样。天气干旱下层生长较好,阴雨较多则上层生长较好。

  三、田间管理

  1.控制温度与湿度天气干旱要浇水提高菌麻内相对湿度,夏季高温天气要在菌床上覆盖树叶、桔杆等物阻隔太阳直射的高温;雨季要及时排除作业道里的积水,防止雨水流进菌床内。

  2.防治虫害鼠害地下害虫的蛴螬、蝼蛄、地老虎、蚂蚁常啃食天麻块茎。发现危害严重时,可用敌百虫等杀虫药与麦麸等食物炒香后拌好,于傍晚时撒于床面和作业道间诱杀。老鼠常在菌床内外打洞作窝,以天麻块茎为食,可用鼠药毒杀或以鼠夹捕捉。再填好洞穴。

  四、收获与加工

  1.收获块茎栽植的天麻,栽种白麻一年收获,子麻和米麻两年收获。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早春收获。收获时,扒去表土,轻轻地将箭麻和大白麻取出入药,中小白麻,米麻取出作种栽。天麻种栽保管选定室温在0~10℃的空房间,用木板围好,先在地上铺6厘米厚的湿沙(含水量在5%~10%之间)再铺一层种栽约3厘米厚。反复4层(不可超过4层),上面再盖湿沙10厘米厚,严寒天气要适当增温。室内贮藏容易失水份,发现干燥应挂湿布增湿,同时室内应设干湿度计观察记录。

  2.加工加工之前,把天麻洗净泥土,去净外皮上的老皮。把天麻分成三个等级:150克以上的,60~150克的,60克以下的。大的蒸煮15~20分钟,中等的蒸煮10~15分钟,小的蒸煮5~10分钟。常用的方法是水煮,标准是无硬心即为煮好,要看好锅,在锅内水沸腾时下天麻(水要浸过天麻),同时锅下要旺火,争取很快促使锅水沸腾。在临近时限时用竹筷插入大个天麻中部试探是否有硬心,也可捞出天麻对照强光,观察有无硬心,甚至搿开观看。一但煮透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捞出晒干或烘干。现阶段的天麻生产主要形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每家产量较小,烘干方法基本上采用火坑烘干。初期上炕时,火力不宜过急,升温过快,否则易在块茎内部彭胀成空室,天麻将被降等级收购。具体操作时,起始温度以50~60℃为宜。以后缓慢升温。还要经常翻动,轮换天麻的受热面。烘房要经常通风换气。烘至7~8成干时,把天麻块茎取出,一个个用木板压扁,如个别有气胀的块茎用竹签穿刺放气再拍扁。堆在一起盖上麻袋回潮,再进入炕房,这时可加大火力,使温度保持在70~80℃,很快烘干。一般3~4天即可全干。天麻折干率大体在4:1左右。商品天麻以体大,肥厚,质坚实,色黄色,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佳,体小、肉薄、色深、断面晦暗,中空者质次。

  文/姜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