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陵川县林牧矛盾情况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 关键字:陵川县,林牧,矛盾
  • 发布时间:2015-02-03 09:18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2-0163-02

  陵川县地处山西省东南边陲的太行山之巅,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总面积260多万亩,其中牧坡、可牧林地、“四边”零星草地及人工草地121.8万亩,加上全县年产1.2亿公斤农作物秸秆,发展以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由于近年来荒山造林和封山禁牧政策的落实,造成林牧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陵川县养羊业的发展。近日就如何解决矛盾,发展以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生产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养羊业发展现状

  1.羊群生产逐年下滑。从2008年6月1日实行封山禁牧以来,陵川县羊群生产改变了过去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08年至2011年羊群生产逐年下降,存栏由2007年的159821只,下降到2011年的142830只。到2013年底,羊存栏达到143501只,出栏83194只,年饲养量达到22.6695万只。

  2.适度规模养殖户逐渐增多。目前,全县适度规模养羊户达到620个,年出栏30只以上的户530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户89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户1个。适度规模养殖量占到饲养量的85%以上。

  3.品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现羊群结构中,绵羊存栏49728只,占羊群总量的34.7%;山羊存栏93773只,占羊群总量的65.3%。近六年来绵羊存栏量逐年增加,比2007年增长32%。同时羊群的良种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目前,全县有95%的绵羊属于陵川半细毛羊、小尾寒羊、美利奴、杜泊等肉用羊与本地绵羊的杂交后代;86.5%的山羊属陵川黑山羊,10%的山羊属波尔山羊改良羊。羊群(品种)结构的变化体现了陵川县养羊业已逐步向舍饲肉用方向发展。

  4.饲养方式逐步转变。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我县养羊业正在由放牧饲养向半放牧半舍饲或全舍饲方向转变。截止目前,全县有近40个农户,约2万只羊实行全舍饲圈养,主要分布在崇文、杨村、西河底、附城等地;有近500个农户,约7万只羊实行半放牧半舍饲,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乡镇;约有300个农户约5万只羊仍实行放牧饲养,主要分布在东部乡镇。目前,全县共建成规模化圈舍养羊(场)园区150多个,圈舍养殖园区(场)的建成促进了我县羊群饲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养羊资源及分布情况

  1.牧坡、草地资源。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县就草地资源进行了普查,全县有牧坡58.5万亩,可牧次生林地53万亩,“四边”零星草地10万亩,人工草地2000亩,可牧面积达121.7万亩,总载畜量达30个羊单位。其中:东部山区古郊、六泉、夺火、马圪当、潞城和原丈河乡分布着80多万亩次生林和灌木草地,其中300—3000亩连片牧坡就有30多万亩,且山高坡陡,适宜放牧山羊。区域内可养羊20万只。西部丘陵区崇文、礼义、杨村、秦家庄、平城、西河底、附城等乡镇分布着30多万亩喜暖灌木类草地和10万亩“四边”零星草地,且产草量高、草质好、地势平坦,适宜放牧不善于爬坡的肉用绵羊和波尔山羊,区域内可养羊7万只羊。因此在东部乡镇实行全放牧或半牧半舍饲养肉羊具有充足的牧坡资源,在西部乡镇实行繁殖母羊游牧饲养也具有充足的牧坡空间。

  2.农作物秸秆资源。按照我县常年粮食生产总量测算,我县每年可生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2亿公斤,可饲养羊7万只。其中东部山区每年可产各类秸秆3000万公斤,可养羊3万只。西部平川区每年可产各类秸秆9000万公斤,除去生物覆盖,有6000万公斤可用来养羊,可养羊6万只。因此在中西部乡镇利用农作物秸秆实行肉羊全舍饲饲养是非常可行的。

  3.粮食和农副产品资源。我县现有粮田面积39万亩,以近年粮食平均产量计算,我县年产粮1.3亿公斤,其中以玉米为主,年产量约为1亿公斤。据调查,我县每年生产的玉米有4000万公斤作为口粮,约占总量的40%,可产下脚料2000万公斤;有2000万公斤通过企业加工转化,约占总量的50%,可产下脚料800万公斤;还有4000万公斤剩余粮食可用于饲料发展养殖,约占总量的40%。另外,全县年产土豆6000万公斤,其中1000万公斤通过古陵山淀粉厂等企业加工转化,年产下脚料300万公斤。其它农副产品,包括瓜果、蔬菜、牧草也可发展畜牧养殖。全县可用作发展畜牧业的粮食及农副产品约7000万公斤。其中:东部乡镇年产粮食1600万公斤,除自供外,每年也只有1000万公斤下脚料及农副产品可发展养殖。中西部乡镇年产1亿公斤粮食,除口粮、加工转化利用外,每年约有6000万公斤剩余粮食及农副产品发展养殖。因此,在东部乡镇发展半放牧半补饲养羊、在西部乡镇大力发展圈舍养羊或肉羊育肥具有充足的粮食资源。

  4.畜禽品种资源。我县羊群品种以陵川黑山羊、陵川半细毛羊和小尾寒羊改良羊为主,良种率占80%以上。其中陵川黑山羊占64.1%,其生产的羊肉品质特好,被农业部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该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县东部乡镇和中部乡镇;陵川半细毛羊和小尾寒羊、美利奴、杜泊等改良羊,不仅产肉性能好,而且繁殖率较高,主要分布在我西部乡镇和中部乡镇。

  三、生态资源保护及养羊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1.对天然草地资源认识不足,没有完备的草地建设政策支持体系。轻草溅草的思想较深,在很多人的思维中,一讲生态建设,就仅仅满足于植树造林,不重视对草地资源的保护,造成林地侵占牧坡现象严重。同时政策支持不到位,缺乏规划,造成责任和权利不明确。

  2.对养羊业发展存有偏见。封山禁牧政策实施后,部分干部群众以养殖与生态不能同时发展为由,限制养羊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县东部山区的牧坡大多为次生林地,山羊吃的是抬头草,决不会破坏植被影响生态。西部一些荒山造林在幼苗期只要禁牧得当,林牧矛盾并不大。近年来,各地冬春季森林火灾接连不断,很大程度是因为禁牧造成林区茅草积压太厚而引发。

  3.牧坡被占为林地,造成林牧矛盾突出。实施封山禁牧政策后,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全县大部分牧坡草地被占为林地,划分到户实行封山育林、荒山绿化,使大多数养羊户失去了放牧或游牧空间,羊群的放牧或游牧主要靠“四边”草地,造成羊群破坏农作物、影响乡村环境现象时有发生。县政府虽然在2013年又重先出台了封山禁牧管理办法,明确了封山禁牧区域,但是由于部分禁牧区域标志不明显,监管不到位,再加上牧羊者素质有限,造成林牧矛盾比较突出。

  4.产业投入不足。搞圈舍养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很多农户想搞圈养,但由于修建圈舍等基础设施投入过大,不得不放弃想法。经过测算,新建一个存栏100只的羊场,正常运转需投资约20万元,对于普遍的农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产业扶持力度,制定了养殖业扶持办法,但仍满足不了项目启动需求,要实现养羊业饲养方式的彻底转变难度较大。

  四、加大生态保护与推动养羊业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轻草溅草思想,提高对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思想认识,积极利用四荒地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保护生态意识,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生态。三是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转变饲养理念,掌握圈养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2.倾斜政策,创优环境。一是制定牧坡承包政策。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政府对成片牧坡进行了合理划分,发放了牧坡证,明确了22.4万亩草地的使用权,由于间隔时间长,有效使用期已过,致使草地的使用权问题不明晰。建议县政府在草地资源国有的基础上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保证草地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理顺草地的权属关系,重新开展草地使用权承包到户工作,颁发草地承包使用权证,妥善处理好林权与草权的关系。二是大力提倡人工种草,为养殖户发展草食畜提供良好环境。三是加强对养殖户的政策扶持。重点支持养羊小区(场)基础设施建设、品种引进改良和人工种草等。

  3.具体禁牧区域,加强禁牧监管。各级政府要将禁牧区域具体到山沟、地块,设置明显的禁牧标志或实施禁牧区围栏。同时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规定,加强禁牧区域的监管工作,确保生态不受损害。

  4.转变饲养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要教育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同时,合理规划,确定适度规模的放养区域,推行围栏定点放牧,牧坡轮放,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5.改良品种,强化管理。一是引进新品种,进行优质肉羊杂交改良,使羊群品种适于圈养,提高养殖效益。二是合理配置畜群结构及规模,推广短期育肥、异地育肥技术,提高羊群出栏率和商品率。三是做好羊群的疫病防治和驱虫工作,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

  6.创新模式,打响品牌。一是创新发展模式,采取“东繁西育”,即利用东部山区牧坡优势大力发展母畜繁育,利用西部平川区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育肥。二是加快太行黑山羊的保种、选育和扩繁工作,抓住市场商机,不断提高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国内外市场上的名牌产品。

  文/郎利杰 赵国娥 赵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