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布局的规则与抗争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键盘布局 规则 抗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6-24 10:32
任何附带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按键都是不可或缺的外设,方能延续操作。
简单如MP3只有播放、上下曲等按键,复杂如个人电脑的QWERTY全键位多媒体网络键盘。如果你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或USB电脑键盘,你将在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看到Windows系统将你的键盘,归类为“人体学输入设备”。但事实上,现今所流行的键盘,其设计与人体工学没有任何关系。
电脑开机提示按任意键继续,请问任意键是哪个键,在哪里?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IT冷笑话。
这个问题的后续版本是:开机提示按任意键继续,我按了Power键,它为什么重启了?是的,对于任何刚接触电脑的人,面对上百个按键及其操作,都无异于小红帽走进克里特迷宫。
对于从未有过的任意键如此,对于实际存在的按键也如此,比如电脑使用教程频繁提及的回车键。这个汉语结构中从未出现的组合,不可避免地引发使用障碍。回车的来历,需要上溯到机械式英文打字机,其中一个部件叫字车,而打满一行字符后,需要将字车回复到起始位置,才能继续输入下一行。这个在电影中常见的动作,即为回车。
不只是回车,今天所使用的电脑键盘,其基本设计整体沿袭自英文打字机,准确地说是1868年后的英文打字机。在此之前,打字机的键盘排布,是按照字母顺序依次排列。但受限于机械原理,快速输入单词时,如果出现相邻字母,打字机会非常容易卡键。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米尔沃基报社工作的克里斯托弗.肖尔斯,沿着一个简单粗暴的思路,开始改良打字机的按键排布。为了解决相邻字母卡键,他将按键顺序打乱,使常用字母不再出现相邻,而区别放置在相反方向。用一本英文字典,肖尔斯粗略统计出英文常见字母;又用6年时间,达成了最终目标:所有常用字母之间的距离,都尽可能远,手指移动的距离尽可能长。
1873年武器制造商雷明顿与桑斯公司买下这一专利的制造权后,工程师们对此进行细节调整,他们的目标是:让销售员在推销时,能够迅速打出该机器的品牌TypeWriter,以彰显其打字速度。工程师在肖尔斯设计基础上,将R等字母键调整位置,最终形成QWERTY布局。初期上市的这一产品,并不受欢迎,制造商因此走到破产边缘。但在1888年7月25日后,一切都变了。在这一天,来自盐湖城的法庭速记员,使用QWERTY键盘,在一场打字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胜。
QWERTY开始被认为是先进设计而迅速得以推广,并开始出现基于此的打字培训学校。
这一段键盘设计的发展曲折,看不到任何人体工程学的理念。人体工学的核心思路,是要在大量统计分析实验后,设计形成产品,使人类使用更舒适快捷。当然,QWERTY确实也是在统计分析实验后形成,只是最终走向的是,为解决一个工业技术问题,让人类使用更加不舒适。使用QWERTY,左手需要负担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力量最小,却要频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总体的30%。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是25.7公里,相当于从西安到咸阳。幸运的是,有志向的发明家们一直在研究更合理的布局,比如1930出现的Dvorak键盘,手指运动量不到QWERTY键盘的1/10,平均打字速度可提高35%。不幸的是,这些发明出现的时机太晚,QWERTY已经成为文字输入的规则,任何的抗争都将是徒劳。时至今日,除法国、德国等地的键盘有细微不同以外,所有的电脑键盘,都基本沿袭这一布局。而备受好评的Dvorak设计,只能藏身于Windows系统的系统设置中。
虽然人体工学越发兴旺,但按键布局的设计,反而不曾再出现更具价值的发明。QWERTY这一输入核心,再未被动摇。设计师们,唯有将人体工学应用到键盘周边。富有创意而造型独特的键盘,陆续出现在市场上。
比如在电脑键盘底部,添加两个小组件,使键盘可以呈现斜面,使手腕不用长期悬空。比如在外沿添加一圈波浪形的塑胶,成为所谓掌托。比如将键盘设计为三个不同的曲面,使手指运动距离缩短。甚至是扇形排布的键盘,使双手各司其职。这些都只是在规则允许内,改变外壳的设计。
当电脑进入中文领域后,人们曾经以为,中国特色的输入手段,将改变键盘的设计。但是,基于汉字声母韵母的输入方式,基于汉字笔画的输入方式,在台湾还有基于传统注音的输入方式等,这些都没能带来改变,同样只能算是一个壳,核心的键盘布局,依然遵照着传统的规则。为了适应这一规则,甚至从小学起就开始设置专门的课程、专门的比赛,去考量孩子们的聪慧程度。最终的结果是,基于字形和笔画的输入法日渐式微,而基于字母拼音的全拼输入,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在提笔书写时,想不起来某些汉字该如何书写,只能想到其读音和字母构成。一旦回到电脑前,放置在键盘上的双手,却能近乎本能地打出对应的文字。而中文输入法越发强大的联想、记忆、首字母拼写功能,推动着对汉字的遗忘。昙花一现的手写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板,被冠以“大将军”等气势磅礴的名字,意图冲击QWERTY,变革汉字输入。同以往一样,传统的规则最终战胜了一切,任何的抗争都将是徒劳。
手机的键盘设计,曾经有着自己的独有规则:沿袭自固定电话的12键设计,10个数字和*#两个功能键,且按着固有的顺序分四行排列。西门子SX1两侧布局键盘,诺基亚7380极简键盘布局等,都已被市场证明为失败的设计。创新无力则回归传统,手机制造商开始进行全键盘手机的尝试,QWERTY规则向手机领域渗透。
黑莓手机因其独特的商务定位,选择了文字输入更快捷的QWERTY键盘,成为旗下手机的标准配置。黑莓的崛起,使其他厂商的商务机型,也同样开始采用全键盘设计。由此开始蔓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手机的兴起,迎合电脑的输入习惯的全键盘设计,更迅速地被推广。
即使被认为是新一轮输入革命的触摸屏设计,使手机操控有了全新体验,但文字输入还是未能脱离142年克里斯托弗.肖尔斯确立的规则。
iPhone的专利持有人乔布斯在推介自己的产品时曾宣称,“手指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极定点设备,而iPhone利用它们创造了自鼠标以来最具创新意义的用户界面”。确实,他们革命了鼠标和方向键,但并没有革命文字输入键盘。打开iPhone输入文字,所看到的也同样是QWERTY。
输入本身是人把思维整理后输出再输入,键盘承载着这个功能。就像中文输入时,能即刻想到拼音构成一样;在思维整理的最后一步,想到要输入的文字,习惯性地联想起键盘敲击的顺序和动作。
科幻作品中直连大脑、直接输出思维的设备,现只在实验室中小有成果。分析脑波的电脑,能识别判断出简单的人体动作,但距离产品成熟,尚遥遥无期。
在此之前,任何天马行空的文字,都逃不脱QWERTY的限制。
任意键只存在于笑话之中,这就是规则。
……
简单如MP3只有播放、上下曲等按键,复杂如个人电脑的QWERTY全键位多媒体网络键盘。如果你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或USB电脑键盘,你将在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看到Windows系统将你的键盘,归类为“人体学输入设备”。但事实上,现今所流行的键盘,其设计与人体工学没有任何关系。
电脑开机提示按任意键继续,请问任意键是哪个键,在哪里?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IT冷笑话。
这个问题的后续版本是:开机提示按任意键继续,我按了Power键,它为什么重启了?是的,对于任何刚接触电脑的人,面对上百个按键及其操作,都无异于小红帽走进克里特迷宫。
对于从未有过的任意键如此,对于实际存在的按键也如此,比如电脑使用教程频繁提及的回车键。这个汉语结构中从未出现的组合,不可避免地引发使用障碍。回车的来历,需要上溯到机械式英文打字机,其中一个部件叫字车,而打满一行字符后,需要将字车回复到起始位置,才能继续输入下一行。这个在电影中常见的动作,即为回车。
不只是回车,今天所使用的电脑键盘,其基本设计整体沿袭自英文打字机,准确地说是1868年后的英文打字机。在此之前,打字机的键盘排布,是按照字母顺序依次排列。但受限于机械原理,快速输入单词时,如果出现相邻字母,打字机会非常容易卡键。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米尔沃基报社工作的克里斯托弗.肖尔斯,沿着一个简单粗暴的思路,开始改良打字机的按键排布。为了解决相邻字母卡键,他将按键顺序打乱,使常用字母不再出现相邻,而区别放置在相反方向。用一本英文字典,肖尔斯粗略统计出英文常见字母;又用6年时间,达成了最终目标:所有常用字母之间的距离,都尽可能远,手指移动的距离尽可能长。
1873年武器制造商雷明顿与桑斯公司买下这一专利的制造权后,工程师们对此进行细节调整,他们的目标是:让销售员在推销时,能够迅速打出该机器的品牌TypeWriter,以彰显其打字速度。工程师在肖尔斯设计基础上,将R等字母键调整位置,最终形成QWERTY布局。初期上市的这一产品,并不受欢迎,制造商因此走到破产边缘。但在1888年7月25日后,一切都变了。在这一天,来自盐湖城的法庭速记员,使用QWERTY键盘,在一场打字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胜。
QWERTY开始被认为是先进设计而迅速得以推广,并开始出现基于此的打字培训学校。
这一段键盘设计的发展曲折,看不到任何人体工程学的理念。人体工学的核心思路,是要在大量统计分析实验后,设计形成产品,使人类使用更舒适快捷。当然,QWERTY确实也是在统计分析实验后形成,只是最终走向的是,为解决一个工业技术问题,让人类使用更加不舒适。使用QWERTY,左手需要负担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力量最小,却要频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总体的30%。一个熟练的打字员,8小时内手指移动的距离是25.7公里,相当于从西安到咸阳。幸运的是,有志向的发明家们一直在研究更合理的布局,比如1930出现的Dvorak键盘,手指运动量不到QWERTY键盘的1/10,平均打字速度可提高35%。不幸的是,这些发明出现的时机太晚,QWERTY已经成为文字输入的规则,任何的抗争都将是徒劳。时至今日,除法国、德国等地的键盘有细微不同以外,所有的电脑键盘,都基本沿袭这一布局。而备受好评的Dvorak设计,只能藏身于Windows系统的系统设置中。
虽然人体工学越发兴旺,但按键布局的设计,反而不曾再出现更具价值的发明。QWERTY这一输入核心,再未被动摇。设计师们,唯有将人体工学应用到键盘周边。富有创意而造型独特的键盘,陆续出现在市场上。
比如在电脑键盘底部,添加两个小组件,使键盘可以呈现斜面,使手腕不用长期悬空。比如在外沿添加一圈波浪形的塑胶,成为所谓掌托。比如将键盘设计为三个不同的曲面,使手指运动距离缩短。甚至是扇形排布的键盘,使双手各司其职。这些都只是在规则允许内,改变外壳的设计。
当电脑进入中文领域后,人们曾经以为,中国特色的输入手段,将改变键盘的设计。但是,基于汉字声母韵母的输入方式,基于汉字笔画的输入方式,在台湾还有基于传统注音的输入方式等,这些都没能带来改变,同样只能算是一个壳,核心的键盘布局,依然遵照着传统的规则。为了适应这一规则,甚至从小学起就开始设置专门的课程、专门的比赛,去考量孩子们的聪慧程度。最终的结果是,基于字形和笔画的输入法日渐式微,而基于字母拼音的全拼输入,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人,在提笔书写时,想不起来某些汉字该如何书写,只能想到其读音和字母构成。一旦回到电脑前,放置在键盘上的双手,却能近乎本能地打出对应的文字。而中文输入法越发强大的联想、记忆、首字母拼写功能,推动着对汉字的遗忘。昙花一现的手写输入法和手写输入板,被冠以“大将军”等气势磅礴的名字,意图冲击QWERTY,变革汉字输入。同以往一样,传统的规则最终战胜了一切,任何的抗争都将是徒劳。
手机的键盘设计,曾经有着自己的独有规则:沿袭自固定电话的12键设计,10个数字和*#两个功能键,且按着固有的顺序分四行排列。西门子SX1两侧布局键盘,诺基亚7380极简键盘布局等,都已被市场证明为失败的设计。创新无力则回归传统,手机制造商开始进行全键盘手机的尝试,QWERTY规则向手机领域渗透。
黑莓手机因其独特的商务定位,选择了文字输入更快捷的QWERTY键盘,成为旗下手机的标准配置。黑莓的崛起,使其他厂商的商务机型,也同样开始采用全键盘设计。由此开始蔓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手机的兴起,迎合电脑的输入习惯的全键盘设计,更迅速地被推广。
即使被认为是新一轮输入革命的触摸屏设计,使手机操控有了全新体验,但文字输入还是未能脱离142年克里斯托弗.肖尔斯确立的规则。
iPhone的专利持有人乔布斯在推介自己的产品时曾宣称,“手指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终极定点设备,而iPhone利用它们创造了自鼠标以来最具创新意义的用户界面”。确实,他们革命了鼠标和方向键,但并没有革命文字输入键盘。打开iPhone输入文字,所看到的也同样是QWERTY。
输入本身是人把思维整理后输出再输入,键盘承载着这个功能。就像中文输入时,能即刻想到拼音构成一样;在思维整理的最后一步,想到要输入的文字,习惯性地联想起键盘敲击的顺序和动作。
科幻作品中直连大脑、直接输出思维的设备,现只在实验室中小有成果。分析脑波的电脑,能识别判断出简单的人体动作,但距离产品成熟,尚遥遥无期。
在此之前,任何天马行空的文字,都逃不脱QWERTY的限制。
任意键只存在于笑话之中,这就是规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