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才能令出必行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监督,职业生涯,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3-03 15:40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满意的工作绩效。明智的管理者会利用监督这把利剑,促使员工既心有紧迫感,又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英国教育家洛克从自身教育职业生涯的角度对“监督”作了精辟的阐述。

  企业经营运作,就是一群人合伙干活,合伙吃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条件艰苦的年代,有7个工友居住在一个宿舍里,上班之余,每天都要考虑如何喂饱肚子,照面总是习惯性地问候“吃过了没有?”当时很多人都在挨饿,相互之间只能含糊其辞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每天食堂送来的仅是一锅粥和一点咸菜,7个工友总是争先恐后往自己碗里舀粥,常常搞得不愉快。为此,众人不得不专选一个人负责分粥。此后,开始几天还能公平,但不久,分粥者就多分粥给自己了。后来换人分粥、轮流分粥,还是不行,分粥者总要偏心多给自己分。最后,大家定了一条规矩: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吃粥,接受其余6人的监督。如果前6只碗的粥分得少了,趁着分粥人还没有吃粥,就可以把被“揩油”的粥抢回来;如果前6只碗的粥分多了,那分粥人就只好自己少喝粥了。这一规定,把“分粥的权力”关进了“监督制度”的笼子里,效果立竿见影,此后再也没有分粥纠葛。

  据悉,上海有两名80后的小厨师在高级酒店任职。当班的时候肚子饿了,他们擅自从冰箱里取出高档羊排烹饪。不料,正在享用的时候,就被酒店经理逮了个正着。这种违纪行为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偷吃”,而是窃取酒店的进货食品原料。两名稚气未脱的小厨师被抓后还狡辩说只是“偶尔偷吃了一次”。酒店主管从长计议,还是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坚决辞退了他俩。这个事例说明,掌勺的和分粥的差不多,即使只掌握了一点小权也要为满足私欲服务。

  “干活”、“分粥”、“偷吃”这样实在的细节话题,反映出的却是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大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分粥权”或“烹饪权”如果不接受监督,没有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就可能产生舞弊。我国各类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这种激励机制本来是好事,但由于政务公开透明度不够,“分粥的公平性”就存在不少问题。据公布的信息显示,一些大型企业高管的年薪已逾千万元,相当于企业在岗职工同年度平均工资的数百倍,一个普通员工苦干几百年、不吃不喝也赚不到高管仅干一年的薪水。这里的分配恐怕就是高管“先喝粥”,剩下的米汤才轮到普通员工,而且“先喝粥”的也喝过了头。

  “民富国强”,国家的强大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富不富,每一位国民就相当于国家机体上的细胞,细胞饱满了,国家的躯体才会强壮。少数高管年薪再高,也不能强国,反而最终导致基尼系数上升,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加重,危及国家机体的健康,造成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内GDP报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2014年人均GDP仅为7485美元左右,与人均GDP高达49922美元的美国比较,只是七分之一左右,收入差距依然十分巨大。如何加大监督力度,缩小我国的基尼系数,调整社会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消除人们的思想包袱,促使广大员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且屡禁不绝,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监督乏力。监督制度不健全,“分粥不公”和“偷吃粥”的行为才有机可乘。监督,光靠守株待兔式的观望是不够的,所以中纪委巡视组才会定期下去巡视,变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由此获得更佳的监督效果,确保上下政令畅通,且令出必行。

  文 许亮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