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电子商贸城的重要角色之一e世界悄然退出历史舞台,这距离其开业还不到十年的时间,而其他电子卖场也同样处境堪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传统的电子卖场业态已不适应当前的消费需求,亟待构建新型交易模式。
据了解,我国电子卖场兴起于2000年左右,于2005年形成规模。在北京中关村,e世界、鼎好、海龙合称为“电子商贸金三角”,当年繁盛时期,访客需在人声鼎沸的人群里缓慢腾挪,才能到达堆满各色货物的柜台,找到所需的电子产品。而如今,这里已异常冷清,只见到零星的顾客。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卖场沦落到乏人问津的地步呢?
其一,传统电子卖场中同业竞争过于激烈,为日后的衰落埋下伏笔。以中关村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出现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并闻名全国。2000年左右,大型电子商城逐渐在中关村兴起,包括1999年开业的海龙和太平洋、2003年开业的鼎好、2004年开业的科贸以及2006年开业的e世界。虽然中关村的疯狂扩张在当时有着庞大消费群体的支撑,然而电子卖场及商铺过多,业务模式、产品种类高度重合,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由此导致商家的利润率不断走低,且欺诈经营之风泛滥成灾,消费者怨声载道,渐渐对这些电子卖场失去了信任。
其二,网上商城兴起,给予电子卖场致命一击。比如,京东商城自2004年成立后,首先涉足的就是3C数码产品,相比于传统电子卖场,其有三大优势:一是价格透明度高,售后保障健全,容易获得顾客信任;二是省去租金成本,产品售价较低;三是网上选购、送货上门模式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近年来,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也不断加码电子商务领域,对传统电子卖场进一步造成了冲击。
其三,近年来国内外电子产品行业日趋成熟,整体利润水平下降,导致零售商的盈利能力也随之下滑。这在PC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PC零配件产品价格水平的不断降低制约了零售商的获利空间,且PC是一种耐用品,我国大众PC保有量的持续提升抑制了产品销量的增长,因此以PC及周边产品销售为业务核心的电子卖场遭遇发展瓶颈其实是一种必然结果。
总体上,在电子产业发展初期,生产较分散,电子产品品牌商需要代理商承担批发和零售两种业务。过去,电子卖场品牌多、种类全,其集聚效应方便了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流。如今,在电子商务时代,利润透明化和消费网络化使线下零售商的生存空间变得极为有限,而大型品牌商的线下商铺也逐渐转型为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长期来看,电子卖场衰落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压缩规模,收缩业务,减少电子卖场和商铺数量,提高零售集成度和服务水平,应是该行业的唯一选择。
文 胡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