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宝宝的“完美情结”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完美,任性,心智发育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10

  林怡

  林怡育儿会所创办人,有多年早教编辑经历,担任多家育儿杂志、报刊、亲子机构专家顾问及专栏撰稿人,著有《上幼儿园不用愁》、《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说早教》系列、《林怡教你玩游戏》等多本育儿书籍。

  不知从何时起,忽然发现宝宝对“完美”有了一份执着的追求:饼干碎了一点点,他大哭大闹;玩具摆放不如意,他不依不饶……宝宝究竟是怎么了?是他太任性吗?面对他的“完美情结”,我们应该怎么办?

  追求完美,宝贝这是怎么了?

  某天,家里来了一位2岁半的小客人。对她来说,我还是个陌生人。这个谨慎型的宝宝一直用很警惕的眼神看我。于是,我只好离她远远的,不时通过手势、语言、表情逗她,以拉近与她的距离。好在茶几上的香蕉勾起了她的食欲,这使我有了一个速速接触她的好机会。我掰下她指定的一根香蕉,递给她。她喜滋滋地将香蕉交到妈妈手里,让妈妈给她剥皮。妈妈担心小家伙吃不完一根香蕉,剥开香蕉皮后顺手掰了一半给她。

  没想到,妈妈这个小小的举动立刻引发了一场战争:小家伙不依不饶,哭得惊天动地。一开始,妈妈以为她嫌半个香蕉太少,赶紧把另外半个香蕉也递给她。可是,小家伙依然不领情,只见她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把香蕉变回去。”就算换一根完整的香蕉,小家伙也坚决不干。

  原来,宝宝接受不了的是这根香蕉被掰成两半的事实。面对这个完全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的宝贝,妈妈的尴尬与无奈可想而知。

  类似的困境,相信很多家长都遭遇过,或者即将遭遇。小家伙为何会如此在意那根香蕉是否完整呢?这便是所谓的“完美敏感期”在作怪。大约在2~4岁左右,不少宝宝都会进入完美敏感期。进入完美敏感期的宝宝希望一切都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瑕疵;否则,他便难以接受。处在这个阶段的宝宝显得很“任性”,难以沟通,实在是有让人头大的感觉。

  当然,2~4岁只是个大概的年龄范围,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他进入完美敏感期的年龄可能会不太一样,因此,完美敏感期不以年龄划分,而以宝宝的表现为判断的标准。

  宝宝有完美情结,完美好还是不好?

  宝宝的完美情结让我们头大。顺着他,我们可能担心宝宝养成任性的习惯;不顺着他,宝宝反应激烈,亲子间冲突迭起,我们又无能为力,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因为此,我们可能会以为宝宝的完美情结实在是坏处多于好处。而实际上,宝宝的完美情结无所谓好与不好。追求完美,是宝宝心智发育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一种行为。

  一方面,宝宝发现了完美与缺憾之间的差异,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追求完美,他可能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表现得更认真,更细致。

  另一方面,因为追求完美,宝宝可能不懂得变通,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表现得一根筋,缺乏灵活性。而他小时候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的模式一旦形成习惯,对他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恰当地应对宝宝的完美敏感期,巧妙地引导他的行为,对他有着深远的意义。处在完美敏感期的宝宝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与引导。

  若我们懂宝宝的心思,顺应他这个阶段性的发展需求,顺势而为,技巧地引导宝宝,他的求完美就会朝着更有益于他成长的方向发展。

  相反,若我们与宝宝对抗,宝宝求完美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的内心会十分困扰,继而妨碍他的成长。又若我们出于好心,试图利用宝宝的完美情结,过度赏识与激发他的完美需求,那么,宝宝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赏识,可能会极端地完美主义,这会让他活得很辛苦,很纠结,甚至为了讨父母欢心而失去自我,这就得不偿失了。

  请尊重他,而不要凭自己的想象去改造他

  面对一个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宝宝,我们可以尝试掌握一些技巧,协助他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并因此获得更多心灵的滋养,为成长积蓄能量:

  首先,追求完美仅仅是个阶段性的问题,过了这个阶段,问题自然消除。

  因此,当宝宝进入这个阶段时,我们没必要大惊小怪,甚至想当然地去改造他,引发他的对抗行为。相反,能满足的,我们可以尽量满足他,并尝试无条件地接纳他,随顺他。当我们不给予他对抗的能量,他自然也就不对抗,反而能更快速地度过这个阶段。这对亲子双方来说,都是更轻松的一种方式。举例来说,当宝宝接受不了一块缺了一角的饼干时,与其跟他纠缠,不如速速换给他一块完整的饼干。

  其次,利用宝宝求完美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视情况引导他更认真地“工作”,让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更出色。

  不过,在引导时,要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当宝宝能更多地享受这个趋于完美的过程时,他就没有压力,相反,他只有看到一切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的喜悦。而且,若我们也满腔热情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以我们的实际行动给予他更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我看到这些玩具摆放得越来越整齐了。要是把这个小车放在那个位置呢?我觉得应该会更好,我们来试试……哈,果然更好了!”

  当然,有的时候,当完美被破坏,宝宝反应激烈,而我们又无能为力时,不妨尝试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让宝宝跟着转换思路。

  比如,宝宝手里的饼干突然缺了一角,我们何不在他哭闹时传递给他一些新的信息:“你看,这是一块张大嘴的饼干,它说,它好想吃一个小孩。”这种不跟宝宝较劲的方式会调动宝宝的好奇心,他就可能对这块“张大嘴”的饼干感兴趣,并且在饼干吃他之前先把饼干消灭。如此,他就忘了先前的较劲,变得好说话了。

  总之,完美情结的好与坏,只在一转念间。顺势而为,育儿路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文|林怡 编辑|姜静璐 美编|徐燕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