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量越大阅读量越大?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识字敏感期,绘本
  • 发布时间:2015-05-08 08:19

  对孩子有着殷殷期盼的你,是否曾在孩子的“认字”上下过苦工夫?是否也认为“孩子早识字、多认字,对扩大阅读量大有裨益”?甚至将亲子共读作为教孩子认字的一个不错方法?那么,识字和阅读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来听听本期的两位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受访专家

  高珊:慢养网论坛创始人,著有《懒妈妈快乐育儿经》

  宝贝性别:公主

  年龄:9岁

  亲子共读始于:2岁

  学龄前识字情况:5岁

  进入识字敏感期后,认识了好些字

  “亲子共读”不是为了“认字”

  我和孩子的亲子共读,大约始于孩子2岁左右。那个时候,并没有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孩子认字,只是把共读作为每天亲子互动的一种方式,我们也很想享受每晚共读时刻的那种亲密。但在孩子5岁左右进入识字敏感期后,她经常会指着书中的某些字或路边看到的字问我“怎么念”,也就是那段时光,孩子认识了好些字。

  但这也并不是说认字的兴趣要通过阅读来促进。因为我也发现有很多孩子,没有从小和父母一起共读的习惯,但是到了识字敏感期,也会对文字产生兴趣,也会指着路边的文字标识问你“什么字,怎么念”,比如路边的车牌、广告牌等,有些字重复得多了,孩子就记住了。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喜欢认字其实也是好奇心的一种体现,而孩子都是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的。

  亲子共读,其实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交流,而不是为了认字。

  “早识字、多识字就可扩展阅读量”是谬论

  有些孩子识字很早,三四岁就认识几千字,然后父母就宣称孩子已经可以“阅读”全是文字的名著了。但要知道,阅读不止是读“字”而已,还包含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只识字而不知其意的阅读是无效的,这样的阅读,其内容并不能在孩子脑海中留下具有积极影响的印记。其实对文字的理解,是需要一定生活体验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全新的,有很多事物都没有接触过、体验过,让他脱离实际地去认识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是不可能让他很好地去理解的。

  对书本的理解,并非完全建立在“识字”基础上

  有亲子共读经验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在绘本中看到自己所看到过或体验过的场景或事物时,会特别兴奋。比如你带他去过动物园,回来后看到书本上的熊猫或其他白天看到过的动物时会特别高兴。这是因为孩子对书本上的“熊猫”有了更好的理解:哦,这只熊猫会爬树、吃竹子,还会做各种可爱的动作。孩子亲眼见过熊猫后,再次看到书本中的“熊猫”,就会在他的脑海里立体起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二维画面。

  无论是对于抽象文字,还是对于由文字所组成的书本知识的理解,有相关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经验越多,理解才能越深。所以,孩子越小,越应该让他接触真实的生活,比如让他在大自然里摸爬滚打、和父母一起玩耍、帮父母做家务等等,充分的生活体验能帮他以后更好地理解“字”的含义、理解书本的内容。

  高珊总结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在学习。但早期的学习远远不是识字认字那么简单。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妨多和孩子做互动,多交流,多读书给孩子,更要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环境,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来丰富他的感知,从而提高思维和理解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早教孩子认字、期待孩子通过自己阅读达到丰富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等目的。

  受访专家

  翟娟:小船长情商工作室首席家庭教育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杭州亲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宝贝性别:王子

  年龄:7岁

  亲子共读始于:2月龄

  学龄前识字情况:上学前大约认识一两千汉字

  孩子识字后,也要坚持共读

  我和儿子亲子共读开始得很早,大约在他2月龄左右的时候。其实,孩子在幼年喜欢和妈妈一起共读,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很享受和妈妈在一起这样亲密的时光,倒并非书本有多吸引他。

  但也许是因为亲子共读开始得早,加上我们家确实书多,我和他爸爸本身也很爱看书,大概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家庭氛围,孩子确实比一般孩子更早地对“文字”产生了兴趣,大概是在两三岁的样子,会经常指着书中的一些“字”问我怎么念。

  但即便这个时期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依然建议父母能安排出一定时间,特别是在晚上睡觉前和孩子共读。因为在共读中,孩子能感受到那种与父母相互依存的亲密感,亲子关系由此更加坚实。另外,很多字和词,孩子虽认识,但理解却并不深刻,而在共读中,孩子可以随时对他不理解的字词提出疑问,让你帮他解答;你们也可以根据书的内容讨论一些很富有正能量的延伸话题。而这些,都是孩子自主阅读时无法获得的。

  不要在共读中刻意“认字”,否则可能破坏阅读兴趣

  我家孩子“识字敏感期”来得早,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从小有共读习惯的孩子都会提早进入“识字敏感期”。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生长环境也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兴趣取向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我在这里说的,只是我家孩子的情况,给大家做个参考。

  当我发现孩子对文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会挑选一些绘本进行“指读”,也就是指着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给他听。但我挑选指读的一定是他曾经反复要求共读,其内容非常熟悉的绘本,并且字很少,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聪明的鼠小弟》等。

  由于这些文字是从他最熟悉的故事里习来的,所以孩子对这些字的记忆和理解,是具有一定故事背景的。这些文字,于他来说,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具有鲜活意义的“图像”。但要指出的是,认字也好、阅读也好,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走,如果孩子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如果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压力,可能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反感。

  “识字量”和“阅读量”没有关系

  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我家孩子识字早、认字也较多,也确实很爱看书。但这并不是说“识字量越大,阅读量就越大”。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说明这一点:我们成人,每个人的识字量都差不多。虽然在某些生僻字的认识量上,每个人略有不同,但那些足以应付日常阅读的常用字的认识量,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识字量相同的成人,阅读量都一样吗?不一样吧!有些人每天都要读几页书才能睡得着,有些人一年都不会读一本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不一样。

  所以,认为孩子“识字越多,越有助于阅读”或者说“识字能促进孩子阅读”的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今后的阅读必定要以识字为基础;但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并不是靠识字来促成的,而是和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习惯培养以及兴趣取向相关。想想看,我们身边识字的人实在太多,但真正爱阅读的人却没有多少。

  翟娟总结

  不要因为孩子识字了,就轻易放弃共读;更不要为了让孩子多阅读,而早早地刻意教孩子识字,孩子不会因为识字量大而爱上阅读,真正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此外,无论是阅读,还是识字,都建议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成长步伐来引导,否则,可能过犹不及,甚至适得其反。

  采访、编辑|平燕婷 美编|徐燕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