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金律”的误读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冷战,心灵鸡汤
  • 发布时间:2015-05-08 09:07

  你和先生并不是生活在二人的真空世界。原生家庭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成长频率的差异……让流传甚广的婚姻定律变得“站不住脚”。

  指导专家 魏敏

  大陆引进萨提亚成长模式“第一人”。北京齐家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萨提亚(中国)学习与应用发展中心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研究生班导师。

  名词解释

  “雕塑”是萨提亚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方式,用身体的姿态(非语言的方式)把人内心的情绪情感外化来,往往给人以更直观、更强烈的感受和体验。

  时下,微信好友圈各类“心灵鸡汤”文章被广泛传播,随之而来,各种关于如何建构幸福婚姻的建议、金句、指南,也在不断被转载而流传甚广。

  比如,“请尝试,每天做一件事情,给您的爱人带来额外的喜悦。例如,送她一束花做礼物,打一通爱心电话,给他一个特别的微笑——不是用嘴角,而是用双眼。”

  又比如,“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当你的爱人生气的时候,你只需要紧紧拥抱她(尤其对妻子管用哦)。”

  ……

  婚姻的道理为什么要我先遵守

  这类所谓的“婚姻金律”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如果你真的去做,也可能会有效果。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这些金律是“让客户成交的实用法则”,你又是一个想要达成业绩的销售员,你一定毫不迟疑地去做。而在大多数的婚姻当中,无论妻子还是丈夫,恐怕心里都会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我来做呢?”

  尤其是,当婚姻出现问题,双方已经从最初的“玫瑰同盟”变成了“硝烟战火”中的敌国,自顾尤不暇,又哪有精力来为对方送药疗伤呢?

  金律仅仅是鸡汤,婚姻的动力还要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寻

  心灵鸡汤般的“金律”也许只能行一时之效。那么,当婚姻遭遇困境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在一次萨提亚模式的亲密关系工作坊中,一对婚姻关系出现状况的夫妻分享了他们的困扰。

  在了解了双方的基本情况后,老师用“雕塑”的方式摆出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先生和太太都插着腰,互相用手指责对方;第二个画面,先生继续指责,太太背转身去;第三个画面,两个人都背转身,谁也不看谁。

  “你们的情况是这样吗?”老师问。

  “是的!”先生说,“我们最开始是互相指责,彼此埋怨。后来,她就不理我了,我就更生气,渐渐地也觉得没意思,就陷入冷战。”

  其实,在旁边的同学看来,这对夫妻从形象气质方面非常搭配,真是一对璧人,想当初他们一定也是非常相爱的吧。

  果然,老师也访谈了他们当初是如何认识彼此、如何恋爱和决定结婚的。

  原来,当初太太是被先生的安静、沉稳气质所吸引的,而先生则喜欢太太的包容、温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当初彼此吸引的特质,在婚后几年中双方却越来越少看到,反而太太看到的更多的是先生的指责,先生则看到的是太太的冷漠。

  亲密关系的重塑遭到了“阻力”

  眼看夫妻双方在现场又要开始陷入对彼此的“投诉和抱怨”,老师及时地叫停,带着微笑,温和而又语气肯定地对着他们说:“我想,你们二位来到这里,是希望为你们的婚姻带来一些不同的,否则你们不会来,是吗?”两人迟疑片刻,同时点点头。

  “好的,我们先把过去发生的都暂时放下,我想问你们二位,刚才你们摆出了现在关系中的画面,如果有一副你们理想中的新的画面,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妻子摆出她的画面——她和老公放下指责,并排亲密地站着。

  “这也是你的画面吗?”老师问先生。

  “嗯,再加上这个。”先生一边用手搂住妻子的肩膀,一边补充道。全场响起善意的笑声。妻子的脸红了,略带羞涩和笑意。

  “谢谢你们让我们知道你们想要的画面。那现在需要看看,怎样可以实现它,你们各自需要做些什么,来达成这个画面?”

  在接下来探索双方各自愿意为这段婚姻关系所做出的改变和行动时,再次遇到了挑战,双方再次因为过去彼此在关系中受到的伤害而陷入胶着状态。(这就是很多夫妻即便看到所谓的“婚姻金律”而无力行动的原因吧?!)

  儿时生存的本能让他们离得更远

  在老师的耐心带领下,夫妻双方看到那些过去因为彼此伤害带来的情绪垃圾已经堵住了彼此关系的管道,不仅关系的管道被堵塞,而且,也无法真正看到对方,看到对方的需要,因为全都被情绪挡住啦!

  在他们的情绪垃圾里有对对方的抱怨、失望、委屈、愤怒、受伤、不满……而更深的情绪里,双方都觉察到了自己的恐惧。老师解释到,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有一些深层的情绪被触动到,往往和当下的发生并没有关系,而是我们更早时候没有被处理的、被压抑的感受。

  原来,在他们各自的成长过程中,先生小的时候被妈妈放在姥姥家养,姥姥有时会抱怨自己的女儿不常回家看外孙,就对外孙说:“你要是不乖,你妈就不要你了,你看她这么久都不来!”所以先生从小就有一种很深的怕被遗弃的恐惧。而太太是在一个多子女家庭长大的,父母生活艰辛,时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她从小就会在恐惧中跑得远远地,离开“战场”自我保护。

  而当他们长大之后,又把这样的模式带入自己的婚姻关系中。当彼此关系出现冲突的时候,两个人身上的“自动反应模式按钮”就在应激状态下被启动了:丈夫心里有恐惧,害怕在亲密关系中被离弃,于是就用指责的方式保护自己,其实是在向对方表达自己需要被接纳被爱的渴望;但妻子从表面上只能看到丈夫的指责和怨气,她的恐惧也被触动了,儿时求生存的本能驱使她反而躲得更远。

  重新梳理了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处理了过往卡住自己的情绪垃圾,重新发现和整合了自己内在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之后,两个人的状态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最后,老师又鼓励他们彼此进行一致性的表达,向对方说出自己真心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用自我保护、本能的应激方式。

  当先生面对太太说出“我心里其实很害怕你会离开我”时,太太立刻走近先生,温柔地说:“我已经选择你了,就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两个人的武装盔甲一旦卸掉,彼此袒露出柔软、真实的内心,关系的管道也立刻有了联结!

  真正的改变因成长而发生

  我们请这对夫妻分享了彼此的感受——

  丈夫“做为一个男人,说出心里最深的恐惧不容易,但是说出来真的很轻松!而且当我太太说永远都不会改变她的选择,我觉得特别满足,我会好好地爱她!”

  妻子“我原来只看到他的指责,今天才知道这指责背后他内心真正的需求,也许以后我们还是会有争执,但是我已经知道了,要说出心里最深的需要给对方听。”

  更多分享

  再难过也不把对方扔下

  “经历过一段失败婚姻的我,3年前迈入一段新的婚姻,现在很幸福。前一段婚姻带给我的反思是,当初的我期待婚姻中被给予、被满足,我照着我心目中的期待对照着我的婚姻,在面对冲突时不自觉就会选择逃避。

  现在的我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内心的成熟与独立,另一方面我确信婚姻是两个人共同建造、彼此给予、彼此满足。面对冲突,我和老公有一个约定:冲突时再难过都不能把对方扔下不管。我们保持对每一次的冲突有好奇心,常常会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原来我心底是这样的。因为有这些过程,我们都觉得越来越了解对方,彼此也都感受到各自的成熟与独立。”菲菲,孩子1岁

  增强自己的力量

  “我的老公是一个超级暴脾气的人,对我有非常多的要求,我虽然很少和他发生正面冲突,但是长期的压抑连身体都出现了一些症状和问题。当我通过家庭重塑了解到他的成长历程后,我对他有了更多理解,同时我也增强了自己的力量。现在的我,可以越来越多一致性地对他表达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而他的态度也在慢慢改变!怪不得老师说婚姻关系中有两个系统,首先自己的内在系统要和谐稳定,当我自己稳定之后,就可以和配偶有更好、更健康的互动!”宇飞,孩子6岁

  结语

  当我们因为婚姻出现问题而求助各种“鸡汤”、“金律”的时候,往往忽略我们与父母家人的未了情结,也通常不能帮助我们发现个人的资源与力量,进而帮助我们整合自我、建立高的自我价值感。而只有这样的调整与修炼,才可能发展出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

  婚姻,不是浪漫的言情小说里说的“你我都是独翼天使,结合在一起才能展翅翱翔”。在亲密关系的天空里,我们都需要各自有一双健康的翅膀,才能共舞飞翔。

  编辑|申艳美编|李歆内容支持|萨提亚 (中国)学习与应用发展中心“心父母”工作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