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跨境电商行邮税更有利于税收公平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跨境电商,行邮税,关税
  • 发布时间:2015-05-26 09:44

  近日,有报道称,目前我国海关对跨境电商企业进口试行的是行邮税,税率比一般贸易进口低很多,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对行邮税税率进行上调。

  据了解,当前我国的进口商品征税规则有两种:一种是境内企业从国外购入商品,并用于商店销售,适用于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另一种是个人从境外带入或寄入物品,适用于行李和邮寄品税,简称行邮税。其中,增值税的税率是17%,关税与行邮税都是根据不同商品适用不同税率;大部分进口商品关税都在10%。整体上,一般贸易进口关税比行邮税高出约30%。

  同为境外购物,但跨境电商仅涉及税率较低的行邮税,有其历史渊源。首先,行邮税的征收最早源于我国海外侨胞给国内亲属带回东西或向国内邮寄物品,低税率有历史背景。其次,从设立的初衷来说,行邮税的征收通常有几个特点:物品本身的商业价格较低;物品的接收方以及带入、寄入方都是个人;物品的购买程序早已在境外完成,在入境之时已属于个人自用物品。

  从以上两方面来看,即使放宽标准,也只有当境内的个人通过海外网站购买小额物品,并邮寄到国内时,才勉强可以享受行邮税待遇。而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进口业务,通常先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将商品运输到保税区,再通过电商平台来确定购买者,并直接从保税仓发出小包裹货品。由于跨境电商的货物从保税区发出,且包裹直接寄给个人,于是就适用了行邮税。

  但事实上,依笔者之见,这种利用保税区和网络销售来实现“化整为零”的操作方式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保税区虽然在关税概念上不属于境内,但地理上则在中国大陆,跨境电商的货物也直接面向境内消费者,因此不能完全等同于“海外购物”。同时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在国内,并非境外企业,因而在从保税仓向国内消费者大规模发货前有义务先完成全部的进口程序。

  跨境电商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但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比如造成了国家税收流失,冲击了一般贸易,给国内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政府在鼓励电子商务的同时,应努力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让其通过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与实体零售业展开竞争,而非鼓励其利用税收政策乃至漏洞,来获取优势。近年来,美国、英国、韩国以及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相继出台法律,对电商和实体店铺征收相同的税率,以维护市场公平。

  其实,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非有百利无一害,其也有很多弊端,譬如假货多、维权难,资源浪费严重。倘若电子商务利用不正当的优势过度膨胀,使实体零售业遭受巨大打击,也会影响经济健康,并造成很多人失业。笔者以为,对跨境电商至少应该普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为支持一般贸易,应与其他企业一样,征收海关关税。

  文 栾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