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内投资社交平台雪球宣布进军保险业,并发布首只保险产品——“跌停险”。据悉,凡拥有A股有效账户者就可以购买这款保险;单只股票最低投保金额为100元,投保期内,投保人的股票如果发生跌停,最高可获得1万元的赔付。
虽然“跌停险”在4月9日被保监会贴上了“违法”的标签,雪球网也停止了这款产品的预约销售,但“奇葩保险”的出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近来,除了“跌停险”赚足了眼球,“上当险”、“汽车人变形险”、“贴条险”等另类保险也带来不少话题。
另类保险花样百出
3月12日,一款手机APP推出“贴条险”服务,其口号是“你被贴条,我赔罚款”,1元钱的“保费”可以获得100元的赔偿。由于产品另类,迅速吸引了不少眼球,对此,保监会不得不在3月20日及3月30日,两次发布关于“贴条险”的风险提示。
4月1日愚人节当天,另一平台推出的“上当险”更是令人惊讶。据了解,客户投保“上当险”后,若在4月1日当天因玩笑中招,导致人身、财产损失,即可获得人民币4.1元的补偿。
据了解,“奇葩险”的鼻祖当属“中秋赏月险”,随后,“摇号险”、“吃货险”、“小三险”、“雾霾险”、“手机碎屏险”等相继出现。这些所谓保险被业界广泛诟病,其中部分险种也因触及人们道德底线,受到极大争议。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推出的这些保险产品,是与互联网结合的创新产品,主要目的是营销,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并不会成为主流产品,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对消费者来说,娱乐一下无可厚非,若真想从中获益,一定要谨慎选择。
保监会念“紧箍咒”
其实,最看不惯这些花里胡哨的保险的,当属保监会,这在保监会最近的几次风险提示中或可见一二。例如,保监会对于“贴条险”的风险提示中,开篇即明确指出,“‘贴条险’只是打着保险旗号的‘李鬼’,与保险并不沾边,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而对于“跌停险”保监会表示:“目前,我会未接到有保险公司开发此类险种的报告。该投资社交平台虽然声称正在与保险公司合作,计划利用保险公司的优势推出该款产品,但是其通过网站预约投保的行为有违法之嫌,我会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此前,保监会更是数次对险企开发的“摇号险”、“雾霾险”等产品公开叫停,并明确表示严禁财产保险公司开发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
有专家指出,为了多样化,推出这些保险也无可厚非,但不能长期靠这种方式来博人眼球。消费者在投保时也要谨慎,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不要被那些营销点吸引,而失去理智。
文 钟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