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以“政治”解“经济”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第二大经济体
  • 发布时间:2010-09-06 13:01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更有专家预言,在逐步超越了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后,中国最早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享受着新的国际地位,但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却对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头衔保持谨慎,更不敢懈怠。

  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造访深圳,并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仪式上指出,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的“政改说”一时间拉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在之后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又强调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并且重点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此番言辞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信号。

  以“政治”解“经济”

  中国多数官方媒体将温家宝此番讲话视为“相当重要”,毕竟基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每次面临棘手的经济问题时,领导层都可以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使其获得疏通,这从毛泽东时代就已经陆续获得验证。但是社会上质疑之声仍旧层出不穷。

  人们将温家宝8月20日和8月21日在深圳的讲话同邓小平1992年在深圳的讲话进行对比,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这同而今温家宝的论点极其近似。俨然,这是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信号。

  那个时候,邓小平所提出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要求中央领导人将企业家的能力完全释放出来,使中国从浮躁的增长开始转向健康的增长,也正是邓小平此番南巡讲话,使深圳成为经济改革的实验田,也正是因为此,深圳同过去30年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然而政治体制的改革绝非易事,这也正是深圳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含义所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利好的,但又是一个利益深度的调整。在思想上、工作难度上,已和前30年有很大不同。”

  而温家宝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言论相当惊人,他说,“中国需要解决在没有权力限制的情况下过度集中的问题,”同时“需要为言论自由与政府监督创造条件。”温家宝还补充道,“这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尤为重要。”尽管中国领导人此前说过很多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然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温家宝的讲话显得更加非同寻常。

  质疑可以有

  温家宝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在国内不少官方媒体中引发了不小的骚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某些地方滋生的一股“左倾”思想正在阻碍政治体制改革。该文章还指出,目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并呼吁“新一代的改革者应该挺身而出”。

  同时,《长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中国的社会稳定将难以持续。此外,《环球时报》指出,“中国缓慢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引发越来越多社会冲突的根源。”

  这是一件令人棘手的事情,如今,面对它的是温家宝而不是邓小平。很多官方媒体尽管对于温家宝的言辞有所报道,但并没做出任何评论。然而,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曾在内地之外举行会谈以讨论温家宝讲话的重要性,不过由于意外人士的到来,使得这场会谈匆匆结束。

  崔卫平作为其中的组织者,他表示,参与会谈的人员都支持温家宝总理的观点,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著名的怀疑论者余杰指出,两年时间之内,中国领导人将会尽量避免政治格局出现较大改变,因为在这两年时间里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都在政治局执政。

  决策层曾经提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建议,希望通过一本书的形式指责改革者并没有按照预计的步伐前进。之后,《中国最佳主角,温家宝》于8月16日在香港出版,作者正是余杰,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怀疑论者,不过这本书却禁止在内地发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中国,极少数明确对中国领导人行为表示质疑的书籍居然能在中国储备,而且作者竟然也是中国人,就是该书的作者余杰,去年也就同样的问题质疑过胡锦涛主席。在此番情景之下,或许余杰先生已将众人所敬仰的“温爷爷”放在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角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