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吸金200亿 竟成基金行业最大赢家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银行吸金
  • 发布时间:2010-09-06 13:49
  谁是上半年基金行业的最大受益者?亏损近4400亿元的基民可能众口齐答:“旱涝保收”提取管理费的基金公司。

  错,其实“闷声发大财”的是银行。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上半年60家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合计149亿元,但作为基金资产托管方和主销售渠道的银行,从基金行业赚取的利润保守估计在2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赚钱冠军。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调查,基金公司只能从持有人身上“拔毛”,即提取管理费,而银行却有双向收费渠道:来自基金公司的客户维护费,来自广大基民的托管费、申购赎回费。

  上半年,基金公司从管理费中提取14%,即21亿元,通过客户维护费的形式“贡献”给银行;广大基金持有人上半年累计给银行提供的托管费收入为26.22亿元。

  这两个数字加上不完全计算的偏股型基金申购费、赎回费各124亿、25亿,意味着银行上半年共从基金业吸走近200亿元不同形式的费用,高于基金公司149亿元的管理费收入。或许是银行过于强势,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对这一数字缄口不言,部分甚至讳言银行在其公司基金销售中的占比。

  银行赚21亿客户维护费

  客户维护费,是银行从基金公司管理费中抽取的“报酬”,是基金公司用来奖励银行销售的激励措施。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朝阳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客户维护费是基金公司重要的费用支出。2009年底,证监会对基金公司向销售渠道支付或变相支付销售佣金、报酬奖励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将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客户维护费(尾随佣金)摆到台面上。从2009年年报开始,各基金公布了报告期客户维护费总额。

  刘朝阳表示,在首发佣金和变相激励被叫停后,基金公司给银行的其他费用很少,主要是客户维护费。由于券商渠道占比很少,客户维护费大部分给了银行。

  根据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基金公司从管理费收入中支出21.05亿元作为客户服务费,约占基金自身收入的14%。客户维护费占比最高的基金公司,超过30%被销售渠道拿走。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客户维护费呈现出两大特点:中小基金公司高于大基金公司,新发基金高于老基金。

  在客户服务费占公司管理费率比例最高的前10家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占大多数,部分大基金公司占比甚至低于10%。在强势渠道面前,没有话语权的中小基金公司,显然十分弱势。

  上半年客户维护费支出比例最高的8只基金,均为2009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而作为新发基金,在上半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指数基金尤其是ETF联接基金成为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重最高的品种。

  如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最高的交银180治理ETF联接基金,上半年这一费用达285.14万元,是同期管理费94.74万元的3倍;易方达深证100ETF联接基金、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和工银瑞信沪深300等基金占比也在50%以上。

  同期60家基金公司平均管理费为2.48亿元,平均客户维护费达到3553万。

  刘朝阳表示,客户维护费占比的高低既反映了基金公司面对渠道的议价能力,也反映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随着基金规模的逐步增加,基金公司付给银行、券商等销售渠道的客户维护费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手续费是“重头戏”

  如果银行赚取的客户维护费被基金公司在半年报、年报中公布,属于“公开”收入的话,银行拿走的申购费(即新基金认购费)、赎回费,显得有些隐蔽,也更充满暴利色彩。

  作为托管机构和代销机构的商业银行,除去托管费和客户维护费外,上半年还在新基金发行和代销上一次性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

  统计显示,上半年银行累计收取托管费收入26.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赚得托管费最多的是5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以7.1亿元继续排名第一,建设银行以6.6亿元紧随其后,两者合计达到13.7亿元,行业占比达55%;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托管费分别为3.8亿元、3.2亿元和2.1亿元。

  由于基金产品的主销售渠道为银行,意味着银行占据了基金申购费、赎回费的多头。接受记者调查的多位行业人士称,这一数字在80%以上。

  “我们公司银行渠道销售占比在90%以上,每只基金都不太一样,但大致差不多。”上海一家小基金公司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称。

  “我们是80%”,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但他对记者的这一调查反问道,“你要怎么用这个数据,会不会我告诉你,你反过来批评我们银行渠道占比太高?”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渠道人士直接对记者称,这一数字保密,不方便透露。显然,基金公司虽然被银行渠道“剥削”不少,却不敢得罪。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些基金公司在券商和直销渠道有较大占比,但相比银行,仍然微薄。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大多数基金公司网上直销只占2%左右,高的也达不到10%。

  鉴于银行目前在代销费率基本上打折有限,即偏股型基金申购费率按1.5%收取,赎回费率按0.25%收取,记者按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申购和赎回量,计算出银行赚得的代销费用。

  若不考虑固定收益类基金以及未披露中报的申购赎回情况,据基金中报公布,上半年偏股型基金总申购金额为10361亿元,总赎回金额为12607亿元,按80%银行销售量计算,即银行总申购量8288亿元,总赎回量10085亿元,分别从持有人身上收取手续费124亿元和25亿元。

  若债券基金手续费部分和银行手续费促销打折抵消,保守估计银行的代销费用收入半年超过150亿元,与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相当。除此之外,由于基金公司还需将托管费转手给银行,因此基金手中只剩下120多亿元的管理费收入,而同期银行则收取近200亿元的各项费用。

  基金公司“敢怒不敢言”

  据一些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持有人向基金公司和银行支付的总费用中,银行收取的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最高占比超过九成,算上营销、宣传和人力成本费用,不少基金公司都在赔本赚吆喝,处境尴尬。但碍于对银行渠道的依赖,很多小基金公司都处于敢怒不敢言的地位。

  相比背负业绩不佳骂名的基金公司,银行往往能够安全、舒服地数钱。

  值得注意的是,当一次性销售奖励被监管层禁止后,客户管理费占管理费比重日渐走高,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实际需要支付的营销费用反而更高。

  刘朝阳认为,规模较小的基金往往难以改变短期赔钱赚吆喝的命运,这影响了小基金公司的赚钱能力,增加了其生存压力。“小基金公司除了加强渠道公关外,如何快速打造旗舰产品以迅速扩大规模、增强自身影响力是提高其议价能力的重要手段。”他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